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轼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较为复杂,自宋以来争执颇多。本文从苏轼对三教思想的吸收、体验、打通、融汇等的动态过程去考察,把握其存在的样态,对苏轼与三教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儒、释、道之间几百年的激烈竞争出发,分析了南朝士风对三教思想的选择思路,论述了南朝士族家学对儒佛道文化的接受与创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称帝的女皇,历来都是文史学家、学者研究的重要人物。文章主要探讨武则天时期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一尊未定的学术文化政策与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儒、释、道三教的关系,在历史上,有斗争,有交流,有调和,有演变,“三教同源”或“三教合一”说便是调和演变的突出标志.这种思想发源于南北朝,历隋、唐、宋而盛行于元、明两代,至清朝就逐渐衰落. 南北朝梁武帝曾提出三教同源的理论,从他的诏书中可见。他早年虽然提出过这种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化的自觉载体,《西游记》一书包含了中国化中儒、释、道三教的不同思想,三教问题也成为历史研究们关注的热点,从三教在《西游记》一书中的不同地位入手,可得出佛道分别象征理与术而儒学又统摄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百回本《西游记》中体现了儒、释、道三种思想"合一"的趋向,在人物和情节的处理中包含三教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的思想立足点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并且选择用《心经》思想作为师徒五人迎难应劫的精神内核,从中体现出文本整理者的禅宗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8.
对孟浩然的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论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盛唐文化背景、魏晋风流等对诗人的影响来分析儒、释、道三教在诗人思想中的融合统一.孟浩然自幼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对"穷"、"达"的态度孕育了他的仕隐思想,盛唐多元文化背景又使他吸收了佛、道精华,以玄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魏晋风度也影响着诗人的性格行为,从而造就了诗人思想中儒、释、道三教的圆融互通.  相似文献   

9.
耶律楚材纵横儒、佛、道三教,是中古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这个问题是一个鲜有的研究课题。作者认为,研究历史上这样一位少数民族政治家的儒、佛教观,选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他的儒佛教观具有“宗儒”、“重禅”的特点,并有强调儒佛互补、调和儒佛的色彩。本文依次论述了耶律楚材“宗儒”观的形成及其表现,“重禅”观的形成及其表现,以及调和儒佛的“儒佛互补”问题。并通过论述剖明,在对待儒佛关系上他实质上偏重的仍是儒,这是同他的“济世安民”的抱负和“经国治世”的主张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在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思想背景下,以庄学为中心调和儒、道、释,成为宋代庄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晁迥不仅积极调和庄子与儒家思想、庄子与佛学的关系,他还吸收佛学和老庄思想中的修道理论重新组合成“虚空为体,心息为用”的修身心法,体现了佛教心性论对宋代庄学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解读《庄子》时,受到三教合一思潮及理学的影响,不仅以道解庄、以佛解庄、以儒解庄,还以理学为归依,表现了三教合一,归终理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水是欢乐灵动的,儒道释三家文化都从中获得智慧和灵感,并由此构成中国人文精神的源头;作为深深地侵染了儒道释文化因子的中国诗歌,其追求的审美意境也深受影响。水的空明灵动为诗带来了静谧澄明的境界,并以其纯洁无暇和自由奔放的特点,昭示着诗人追求心灵的纯净和空明,不杂糅些许的渣滓尘埃。因此,她成了诗人创设的审美意境,承载着丰厚的审美内涵。水的灵动为诗的神韵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让位于玄、佛、道,退居次位,而一直在民间流传的道教流向社会上层,成为官方的正统宗教。表面上看儒学丧失“独尊”地位,实际上,道教之所以能够得以登上政治舞台,是借助引儒入道的方式进行改革才得以实现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儒学在神仙思想、戒规戒律、道教改革和道士心态等方面影响着道教,而其原因主要在于原始道教发展出现危机、道教信徒构成的转变以及夷夏之争的促使。  相似文献   

14.
泰州学派是充满创新精神的学派,也是一个极具启蒙意义的平民哲学学派,但他们仍属儒学一脉。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认为,为学当读圣贤书。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的指导思想,但他不搞儒学独尊,而是主张兼收并蓄,主张杂学。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他尊儒而并不排斥佛道,并肯定了佛道各自具有的效用。这就把尊儒与杂学有机统一起来,为"三教合一"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天台山文化是我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台州儒家文化的主要交融点,又是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呈现出一种佛道长期并存、三教互融的、比较独特的复合型名山文化格局。顾欢、智顗、司马承祯、张伯端、朱熹等代表性人物对天台山儒释道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十几年对天台山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宋代儒家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和佛道学说的刺激下,进一步转向内心,融通佛道,建构起精致化、理论化的境界说,铸就了其承续先秦儒学而又超越先秦儒学的新儒学特色。它在以下重要关节点上得以具体展现:重建道德形上学;高扬自由之乐;强化直觉体验等。这些“关节点”作为宋儒境界论的具体表征,都可以说是儒释道会通互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道释文化直接影响了苏州园林文化的生成,同时对苏州园林设计手法、设计理念的形成和完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儒道释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本文从儒道释文化入手,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探寻隐于苏州园林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诗文词坛的大家,作为受到儒学大家叶适和真德秀提携的传统文人,刘克庄对释道二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与僧人、道人交往颇多,并写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诗歌,此类诗歌主要有歌咏人物、赠答、写景抒情等三类内容.在关注释道的同时,刘克庄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用释道来解释诗学,这些在他的论著中也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思想 ,大致分为儒、道、佛三派 ,属于不同思想流派的士 ,其政治态度也完全不同。本文着重分析了属于儒家的士的政治理念 ,认为敬天忠君是儒士政治观的根本原则 ,再配合着大一统的天下模式 ,任用贤能的用人主张 ,德治与教化的治民方案 ,和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 ,由此构成了儒家士人的基本政治思想。并对这种政治理念进行了一定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儒释道三教并行,"外服儒风,内修梵行"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风尚,他们在讲圣人之道的同时也信奉儒家学说,隐逸避世、参禅论诗成为除了垂名朝野、建功立业之外的另一种风景,亦儒亦佛、非儒非佛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现实和理想挣扎之中的一幅缩影。晚唐诗人方干就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