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首先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SSCI来源数据库对1987-2016年间国外发表的有关认知隐喻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然后使用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检索得出的1325篇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通过可视化手段梳理国外相关研究30年现状,如主要发文国家、机构,核心作者群及其高引频文献,热点词汇等情况。研究表明:(1)国外认知隐喻研究相关文献呈现出向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跨学科方向发展的趋势;(2)主要研究热点包括语言、认知、概念隐喻、语篇、认知语言学、修辞等;(3)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对认知隐喻研究的重视程度更高。研究结果认为30年国外认知隐喻研究的主流为相关理论的建构,今后该研究应更多地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范式,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隐喻能力,推动实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以下简称GLM理论)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出发,逐步探讨地理教学模式的三个研究阶段:(1)基于GLM理论的中学地理教学认知,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形成基于该理论的教学应用模型;(2)基于对知识信息和学生基础的把握,构建GLM理论的教学模式;(3)基于“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路径,力求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呈现出三种倾向 :(1 )认知观点的影响不断加深 ;(2 )跨文化研究意识不断增强 ;(3 )应用研究再度复兴。上述三种倾向的出现是社会心理学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加速自身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的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过去30年间的51个关于知识可视化的教学应用实验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大部分知识可视化的教学应用对学生成绩、认知技能以及学习情感产生积极影响;(2)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概念图为代表的概念关系类知识可视化形式,思考步骤图的研究较少;(3)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的平均效果量依赖于教学研究设计,其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类型、课堂组织、学生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对“圆的切线与切点弦”一课做分析。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反映出对三个核心素养的指向非常准确,目标定位清晰。本节课采用的是第Ⅱ类探究学习模型,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1)展示出“知识从何而来、知识本质是什么、知识从何而去”的完整教学过程;(2)融入了培养学生优良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3)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通性通法”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正>认知结构迁移说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的同化理论为前提。它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关键因素,过去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认知结构的变化间接发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1)可利用性;(2)可辨别性;(3)稳定性和清晰性。奥苏伯尔及其合作者通过关于认知结构变量影响学习迁移的实验研究表明,如果儿童认知结  相似文献   

7.
简述美国国家化学周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历程,重点介绍2016年美国国家化学周——"化学解谜"实验活动,并对科学阅读、未来化学家等活动板块作简要介绍及评析.对我国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是:(1)联系生活,培养核心素养;(2)以学生为主,实施自由教育;(3)整合资源,关注STEAM教育;(4)警钟长鸣,重视安全与绿色教育;(5)加强科普,传递化学正能量;(6)理实结合,促进认知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词汇知识、词汇认知过程的分析和总结,以及作者对所在学校学生进行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的问卷调查,认为词汇教材的编写和选取归应(1)符合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需求;(2)体现词汇的语言知识;(3)体现词汇的认知特点从而指导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知识测试,研究了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及其对词汇知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学生运用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内的多种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2)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知识的质和量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3)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数学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 70年代 ,弗莱维尔 (J.Flavell)及其研究者提出关于元认知 (matecognition)的研究以来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元认知简单地说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Kluwe ,1 981 ,1 982 ) ,它是以人的认知操作的各方面为对象 ,并对人的认知操作进行监视、控制、调节 ,其实质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 :( 1 )元认知知识 ;( 2 )元认知体验 ;( 3 )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 ,即有关认知的知识 ,众所周知 ,认知结构的基本要素有数学理论性知识 ,数学经验性知识及数学前提性知识 ,而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宏观评论较多,微观、系统研究不够;大都集中讨论古韵分部和阴入相配等问题,对其他问题关注不多;局限于以江氏的理论谈其理论,历时和共时地比较研究不够;对原材料挖掘不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宏观评论较多,微观、系统研究不够;大都集中讨论古韵分部和阴入相配等问题,对其他问题关注不多;局限于以江氏的理论谈其理论,历时和共时地比较研究不够;对原材料挖掘不够。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教学科研选题存在许多不足,诸如:题目过大或过小、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和预测性课题少、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等。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水平,选题也要突出科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喜忧参半的状况,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其称为趋避式动机冲突。它的普遍存在性,使我们对其的研究显得迫切且有价值。认知因素在心理活动中的备受关注。对于趋避式动机冲突的认知研究也相继出现,但就认知因素在冲突中哪个环节,起了怎样的作用,它们是如何运作等的机制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就动机冲突的性质,分类以及其认知的心理机制作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设想。旨在初步探索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鉴于目前国内关于EFL写作教师反馈的研究中,很少涉及教师对其反馈的自我评估的情况,系统研究了英语作为外语时,教师对作文反馈自我评估的内容、意义和作用。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教师的书面反馈中就整体和局部的反馈各占多少。(2)教师的自我评估和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的评估的吻合程度。(3)教师对书面反馈的自我评估和教师的实际书面反馈的吻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书面反馈的重点仍然是文章的局部问题。教师的自我评估和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的评估的吻合程度低,教师倾向高估所给出的反馈的量,反映出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教师书面反馈。而教师的自我评估和教师的实际书面反馈的吻合程度为66%,教师能比较准确地评估就作文局部所给出反馈的量,却倾向高估就作文整体所给出反馈的量。  相似文献   

16.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扬州大学218名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认知偏差问卷(TCBQ)和人际交往能力测试问卷的调查,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其人际交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知偏差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抑郁,大一和大三年级、大二和大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认知偏差总分上,大一和大三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交往总分和交往能力等级在各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认知偏差总分与其人际交往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莹 《海外英语》2011,(10):364-365,367
英语表达中存在着大量的轭式修辞法。传统修辞研究着重描写其语言形式和修辞功能,认知语言学则关注它构建和解读的认知机理。该文认为,轭式修辞法认知构建的核心是隐喻,相似性是轭式修辞法构建的基础,概念合成理论为轭式修辞法的认知解读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具体实例,该文将对轭式修辞法的认知构建和解读过程做出描写,对相关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计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1——2010年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我国民俗体育论文呈不规则增长趋势;体育核心期刊论文数偏少;基金论文明显增加;单一研究方法较为普遍;研究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作者的区域分布不均;讲师和副教授是发文的中坚力量;论文合著率为46.6%,两人合著尤为突出;核心作者13人,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一般模式及其特点。研究发现:(1)大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使用最频繁的调节方式是积极分心,使用最少的方式是暂时解脱;(2)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消极分心两种调节方式,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认知管理、接受与重构、暂时解脱三种调节方式;(3)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4)文科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的方式,理科生更倾向于使用暂时解脱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