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最本质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它是通过劳动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历史的人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度",尊重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持久地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和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生态伦理作为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的“应当”,其价值建构和价值目标的落实都理当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类持久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为其价值系统确立的现实基础和本位,以“人类精神的自律”为其达成价值目标的主体基础和力量。这在实践上就意味着人类按照其在自然界持久生存和更好地生活的要求来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是指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是指人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依据。实践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能动地改造和变革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原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把人放进具体的历史阶段和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从特定社会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实践是人本质的最终决定者。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是和合炼世,它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即人类社会关系;它既是实践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实质,并且是人的创造能力的来源。技术是生产力,也是实践活动展开的基础,处于主体与客体世界的中介地位,它支撑着实践目的的有效实现,但是,技术在人类目的性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李刚 《当代教育论坛》2009,(10):114-1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改造着自然,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化表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哲学彻底性的根本标志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是否彻底。而要彻底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键在于以什么为基点和出发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本质意义,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它植根于人类实践,贯穿于人类认识,是表现着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本质关系的一个基本矛盾。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只能立足于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欧洲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这一根本立足点提供了素养。唯物史观的创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科学地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是一切社会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是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是人们主动的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合作是人的深层本质,是人类发展的方式,认识合作的本质意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时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改造着自然,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化表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性及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哲学的基本精神,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才能获得。人与自然关系极其丰富,它包括四个方面:人适应自然界并受自然界制约的关系;人对自然实践的需要关系;人与自然伦理的,道德的关系,人对自然审判的关系,其中人对自然的伦理,道德、审美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哲学界,人们一直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自由自觉的活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两个主要论断,而忽视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表达出的一个洞见:自然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自然本质的考察始终有一个历史的维度,他认为西欧近代工业生产既把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地关注于外部自然之中,同时也以异化的形式使工人失去了自己的自然本质,失去了整个自然界。在工人同自然界相异化的同时,工人也与资本家相异化。马克思有关人的自然本质的洞见,对于当代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到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重视对人类自身活动的解说,而忽视人类社会与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人地关系观念。  相似文献   

12.
旅游学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涉及到与众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学科理论基础包涵面广。旅游学研究涉及两大领域: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与所依存的资源环境;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当地居民等之间的关系。因而本文提出把“人———地关系”和“人———人(社会行为)关系”理论作为旅游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这两种理论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生活环境,环境也改变着人。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由于人的实践方式、交往关系不同,人的本质内涵和本质特性也不一样。当今人类生活在物理空间、过渡空间和虚拟空间三元共生的空间环境之中,人的本质兼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虚拟性三重特性。人永远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才真正拥有了自由自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与萨特人的本质学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萨特突破了传统人性理论的窠臼,否定人有生而具有的普遍本性,认为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是特殊的;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创造性。但萨特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创造的,而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下,通过人的自主实践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与人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国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作为当今社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人们对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与阐述。从人本质的角度对全球化加以认识和剖析,可以看到全球化是个古老的过程,全球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满足需要、进行交往以及实现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球化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必然趋势,是人性升华的过程,是人本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就自然价值的不同理解形成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主张。从生态哲学理论维度审视,对自然价值应从“以人为尺度”和“以自然为尺度”两个层面加以考察。前者是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尺度;后者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只有将两者在实践中给予双重观照达到有效统一,才能超越传统主客二分的简单化和僵化的历史局限性,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教学思维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过程或活动的认识和看法,并直接影响和支配着教学实践行为。人性是教学思维形成的基础,对人性的假设以及对人性内涵的认识将通过教学思维的方式影响支配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思维的建立、践行和使命都离不开人性基础,人性视域中教学思维是以塑造学生的人性,尊重学生的人性和提升学生的人性为己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