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电工电子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根据电工电子实训的内容和方式,基于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和学生的毕业考核标准,加强完善实训实践环节,开拓工程实训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做到"做学教合一",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2014年,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首次明确提出工程类专业应培养毕业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工程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移动通信实训是通信工程专业核心实践课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以校企紧密合作为基础,建设了第3代和第4代全套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平台;制定了移动通信实训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建立了基于移动通信实训课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机制,并通过持续优化课程方案、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形成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移动通信实训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较好地适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本文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内容及主要教学环节对应支撑毕业要求的具体指标点,同时阐述了课程达成度评价的实施过程。教学实践相关的数据验证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能力的达成度,并指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本文相关研究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其他课程,评价结果可有效支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过去7年企业实训课程考核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OBE理念,总结出一种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信息类专业企业实训课程考核方法。企业讲师以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交流能力、抗压能力等五个能力维度为产出目标,对学生实训课程进行评价。通过引入学生能力自评视角,五大能力维度的合理性得到验证,为信息类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考核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工程类专业教育的专业认证,能够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就意味着该教育机构具有为工业界提供合格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本文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成果导向"两方面与"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实际相结合,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实验和实训系统是工程教育的重要支撑,是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必要途径,实验与实训系统的保障条件建设是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实验与实训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以中国矿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实验与实训系统在基础实验教学条件、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安全保障条件、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措施,总结了在硬件建设、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为我国在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实验与实训条件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84):8-9
针对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结合本校现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教学经验,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优化并完善适合本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地推动本专业的工程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是高职电子控制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认证——维修电工(中级)的要求,为学生进一步获得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认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应用到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中,从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再到学习项目的设计;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课程为例,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质量提升建设,从教学大纲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内容设置、课程持续改进等环节进行了分析。以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方法对于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其它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工程教育认证势在必行。工程教育认证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查放在了突出的位置。目前,实践类课程教学效果普遍不够显著,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实习实训、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环节,提出了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标准背景下,对我校信息专业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与修订。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方法,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同类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内容设置、课程持续改进等环节进行了课程质量提升建设,大纲内容的修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本,以期更科学地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提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深度挖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思路。基于OBE理念,根据新形势新需求分析专业层面的"产出",即学生毕业后应获取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建立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匹配矩阵;确定课程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做好课程的实际"学习产出"评估,持续推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文章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产出为驱动,为该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电子工程设计综合课程改革是在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根据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工程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反向重构电子工程设计课程,以真实工程项目为依托,确立了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特点的工程模型和实训内容,并制订了符合工程训练标准的成绩考核体系。通过科学评价实施效果,动态调整实训内容,从而持续提升培养目标中满意度低的指标,使学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初级工程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有效地支撑了专业能力建设。实施3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实现了符合地方工科大学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营口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组织实施以及教学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对“机械产品综合实训”进行论述,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分离工程课程改革内容及目标,最后论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开展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能力要求修订了课程教学目标,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资源,细化了课程考核方式。并基于工程教育"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出了进一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是工程本科毕业生需具备的能力,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点.培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应以实践课程体系为抓手,基于此,首先,从复杂性理论、工程教育认证以及专业的视角剖析了复杂工程问题的内涵;其次,基于降解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类,并说明相应的实践类课程矩阵的设置;最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复...  相似文献   

18.
金工实训教学存在着实训课时少、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文章构建了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了成绩评价体系并融入课程思政,同时,在“激光加工实训”课程中开展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该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了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已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实质等效。在此背景下,为了符合精细化工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简述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华侨大学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教学主体的角度探讨了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师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两个方面的改革思路,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工作的重点,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提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重要的实验和实训环境,是实施和保证专业认证所需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条件。文章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面向专业认证的综合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重点讨论了综合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目标与定位、建设与运行机制和内涵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