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高校德育,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高校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遵循"六个结合"的原则,应该重视民族精神、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内容挖掘、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高校德育,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高校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坚持三重特色,把握五个环节,做到五个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美德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校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切人口,积极探讨新形势下的德育新途径。今年以来,学校在全校46个班2500多名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成才先成人,孝敬父母起”的主题活动。活动结束,全校涌现出百名“孝星”。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隐性载体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隐性载体是指在高校德育过程中,联系德育主客体并承载、传递德育的内容和信息的间接、隐藏的形式和手段。高校德育隐性载体的运用和实施,需要探索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发挥学生管理承载和传递德育的作用,需要增强学生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需要凝炼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人本主义德育观念的分析 ,认为其在强化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理解和接受 ;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设置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德育导师 ;学校管理中突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人本化目标 ,注重在德育环境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等方面 ,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创新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德育创新,因为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统帅和灵魂的作用。德育创新体现在德育的本质、德育目标的定位、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德育方法的创新上,德育创新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处理好与传统美德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使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线,蕴含着丰富的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些隐性德育资源对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辅导员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隐性德育资源功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严立宁  马静涛  李斌 《文教资料》2012,(23):121-122,150
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事务管理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二者之间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交集。由于学生事务管理的德育价值存在着两面性、隐蔽性和潜在性,因此在处理学生事务管理和德育的关系时,需要我们加强研究、明确目标、紧密结合、全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事务管理的德育价值最大化,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要立足现实,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单向德育”向“互动德育”转变;其次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说教德育”向“实践德育”转变;再次要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教育新路径,从“经验德育”向“创新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德育育人的重要阵地,但是目前德育实践内容缺乏新意,创新不足。针对当前社会一些医生道德滑坡、公民诚信缺失、生态文明意识淡薄、传统美德继承不足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问题,从强化医学生医德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教育几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一直遵奉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又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代高校德育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传统孝道在新时期的德育内涵,充分认识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将"孝"引入大学生德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品德。在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非常普遍。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德教方法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德育创新的进程中 ,我们除了要注重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之外 ,还应注重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开掘中国传统德教思想的丰富资源。从方法论的视角切入 ,全面透析中国传统德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德教理论的整体特征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更为准确地撷取中国传统德教理论的精华成份 ,也有助于我们基于既有的思想材料提供的理论的与实践的经验 ,更加多维地、透彻地思考我们当下的德育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大学德育,礼仪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必要手段。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和完善高校德育体系的需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开设礼_仪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谐精神、谦逊态度和严谨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把礼仪教育与人生现、价值观、职业观、纪律现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个人教育自己养成道德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体制的不完善、追逐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眼前利益的心理以及各种历史原因,社会上开始出现不守诺言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当中的诚信危机已引起全社会的酱遍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己成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同题。因此,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研究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for 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 of the theory of moral virtues formulated by Thomas Aquinas and developed by the contemporary Neo-Thomists. The analy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omistic virtue theory and presents cardinal virtues crucial for Thomistic ethics: prudence, justice, temperance and fortitude, as the reference points for moral education. This part also include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nal and theological virtues, 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 also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logical virtues. The second part explores, through Thomistic theory, what factors con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s moral character (i.e. his/her moral virtues) and what those factors mean for supporting moral education within 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 initial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Polish school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ree issues: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responsibility for community members, introducing knowledge of moral virtues, and building a relationship with God.  相似文献   

18.
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汲取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