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邓光明 《今日教育》2008,(11):28-29
传统的教研工作注重“自上而下”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员往往扮演的是“检查者”角色。新课程实施后,广大一线教师希望,教学研究要立足于身边的课堂实践,有针对意义;学术活动要达到一定的交流深度,有启迪功能;理论阐述要紧密联系具体的案例,有支撑力度;课题研究指导要便于操作,有实质内容。这些教研工作的新要求,呼唤着教研员角色与职责的转变,呼唤重新构建教研模式。对此,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探索出“3+2”教研员工作的新模式,其中的“3”,指每周用三个工作日分别开展“下校蹲点”“集体视导”和“区级教研”工作;“2”指每周的另外两个工作日由教研员灵活安排,主要用于学习进修和试题命制。  相似文献   

2.
教研指导方式的需求调查表明,基层学校的教师需要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但更需要教研部门提供“深度介入”的教研方式。“下移、下行、下蹲”是转变教研方式的基本要求,“协同、常态、蹲点”是“深度介入”教研方式的基本内涵。转变教研方式是对有效教研的反思与实践,也是新形势下教研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立身立足、有所作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为更好地发挥教研员工作“研究、指导和服务”三大职能,要求教研员不断实现教研创新,做到变、促、磨、议、研、查,最终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研员蹲点基层学校既是课程改革教研重心下移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推进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教研人员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此,目前很多地区都争相开展教研人员蹲点基层学校的工作,但从蹲点方案制订及其蹲点经验介绍的相关文本材料来看,多数的蹲点工作还只停留在表层.有流于形式之嫌。教研人员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蹲点实效呢?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的教研指导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逐渐从“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传统教研方式,向“你说我听”、“我质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为主的新教研方式转变。并从深入基层听课、兼课,聚集课堂运用“实作指导”,倡导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强调开展教研活动的技巧等方面改进教研指导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特别是校本教研工作全面推进以来,教研部门普遍开始将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把教研场所从教研室、教科院、进修学校转移到一线的学校和课堂中。教研员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正逐渐从“领导管理”转为“指导共进”,教研员除了组织协调教研工作外,更多地扮演着教师专业成长伙伴的角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郭金明 《今日教育》2008,(11):30-32
2003年,沙坪坝区申报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区域性研究,“校际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效性”是其二级子课题。一时间,“三校教研”“五校教研”“六校教研”首先在小学出现。几年来,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建立了分片蹲点制度,以所任学科为经,以蹲点学校和所在学区为纬,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程。制度的保障和教研员的积极投入使校际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以相对固定和持久。  相似文献   

8.
教研员队伍是一支教育精英群体,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教研员被誉为"教师的教师",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唤醒、点拨、引领的作用,一位优秀的教研员就是一支优秀的学科教师队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教研员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品味。  相似文献   

9.
席广涛 《广西教育》2006,(1A):48-48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再以“权威”的角色自居,必须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成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与教师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因此,采取观摩式教研、主题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自主式教研、互助式教研、随机式教研、网络式教研等教研方式,是适应新课程,实现教研员工作方式变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康永军 《天津教育》2008,(10):39-4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及关系等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样,教研工作的角色、职能和方式也面临着新的变化,需要我们思考相应的对策。作为教研人员,我们要努力改进教研方式,以教研活动为载体,走进学校,倾听学校的呼声,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走近教师,缩短彼此的距离,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吕波 《现代教学》2011,(10):25-26
在日常教研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研员服务、指导中问题研究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不够强,造成理念与行为的脱节;教师对教研员的接纳度和信任度不够高,“需求”的时候很热情,过后就疏远;教研中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有效互动少、不深入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教研活动大都是“自上而下”;教研员“预设”多,  相似文献   

12.
教研员蹲点基层学校既是课程改革教研重心下移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推进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教研人员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正是由于如此,目前很多地区都争相开展教研人员蹲点基层学校的工作,但从蹲点方案制订及其蹲点经验介绍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对某县区38名教研员做过粗略了解,78%的同志在如何使教研工作求新求实的问题上含糊其辞,大部分也仅仅是能够按照传统作法去听听课评评课而已。笔者认为,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研员必须做到“三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职责到位、教研方法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教研员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和教师,而不是教研部门单方面的人员;教研的过程是教研员与教师、教研员与新课程共育共进的过程,而不是教研人员的“单兵独战”和“闭门造车”;教研工作是一种通过教研员与教师互动、合作、对话与探究共同构建的教…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各学科教学常态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员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作用,促进教师及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黑河市教研院决定在全院各学科教研员中开展“跟踪式听评课”活动,为确保活动严密规范,特制定此方案。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研究、指导、服务、管理”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能,而研究与指导是教研员的天职.缺乏研究的指导很难促进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与发展.教师之所以不能把握教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是因为传统的教研活动大多是缺乏深入、细致研究的指导,导致教研效能不高.鉴于此,笔者在反思传统教研方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听后记”是反思美术教研策略的有力依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教研员除了知行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使学科教研更贴近基层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听后记”,是教研员及时捕捉教研活动信息、了解教师真实感受的主要渠道;是教研员反思教研活动成败、及时调整教研策略、提升教研品位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观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传统的教研工作则过分强调了管理职能,强调了课程的规范、有序运作和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与甄别,而忽视了教研工作与教师专业成长间的重要关系,尤其是偏离了教研工作要服务于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这一重心和目标。为此,作为基层教研部门——教研室,我们在广泛征求教研员及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研方式,实现教研创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工作思路——"蹲点教研"。  相似文献   

18.
丁薇 《河北教育》2014,(3):38-38
在“以校为本”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探索出一种“三段式”的教研形式。这是立足本校,以教师教学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员的作用,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的校本教研形式。它既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区域教育特点,我们在教研员的选拔、培训、成长过程中多渠道并举,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多举措并行,提高教研活动质量。通过我们的努力,"十二五"期间我区教研工作在教研员、教研活动、基层教师等层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20.
刘频  胡军 《上海教育》2009,(20):50-51
近年来,围绕发挥区级教研机构的核心作用以及加强区级教研员队伍建设这一主题,我区教研室坚持“在工作中提高素质”的方针,在不断改进教研方式的同时,提高教研员的指导力,获得了教研工作和教研员队伍建设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