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的过渡问题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文章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它不仅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也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无论哪一篇文章,它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其思想脉络紧密相关的。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层次连着一个层次反映出来,表现在文章结构上便是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这种“连”和“接”,有的紧密无缝,成一条直线;有的便不那么笔直,中间有转折,有跳跃。在这些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有转折或有跳跃的地方,作者常常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过渡,承上启下,使层次之间、段落之  相似文献   

2.
层次,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它体现着作者思路开展的步骤。因此,层次的安排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有主次、先后之分。记叙文的层次安排一般有下列几种:一、按时间转移的顺序来安排层次这是记叙文经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记事文章一般可采用这种  相似文献   

3.
正一、关于"主线解读"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何谓"路"?一是文章表现在文字上的文路,即文章的脉络,它统领全文内容,是读者进行整体把握的一个切入点;二是作品内在的情路,这是走进作者心灵的一条路径。文本的文路是作者写作时,体现在文字上的主要线索,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词语特征。文本的文路线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关键词为文本的主线。关键词之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类型,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层次则更多地表现为具有相属关系之事物的次序,诸如重叠、高低、递进和表里等结构形态,是相属事物组成的系统内部结构不同等级的范畴。基于此,所谓教育类型指的是基于相同教育特征的教育种类,而所谓教育层次则指的是基于递进教育结构的教育范畴。这表明,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类型不等于教育层次,教育层次也不等于教育类型。厘清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与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能力定位】一篇好文章的语言形式的前后联系 ,思想内容的脉络贯通 ,开头结尾的前呼后应 ,体现出一种有机的统一。这种统一就称为连贯和呼应。连贯和呼应的能力是文章结构的技艺。衔接与过渡是使文章的层次之间或首尾之间联系密切的结构文章的方法。培养衔接过渡的能力 ,对提高作文质量至关重要。【要点阐释】文章的连贯和呼应 ,是作者思路有条理的表现。从细致地观察事物 ,正确地理解事物入手来锻炼思路 ,使之活跃开阔又严密细致 ,是提高写作能力之本 ,应当放在首位。其次 ,在结构上也要采用一些方法 ,使文章各部分连贯呼应得更好。结构上…  相似文献   

7.
【能力定位】写说明文既要言之有物 ,还要言之有序。有物 ,是说有内容 ;有序 ,是说有条理 ,如果“说”得杂乱 ,“说”得无序 ,那么 ,别人对所介绍的事物还是不清楚、不明白 ,就谈不上获得了什么知识。安排好说明顺序 ,就是要根据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本身条理和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 ,考虑好哪些内容说明在先 ,哪些内容说明在后 ,恰当地组织成篇的过程。【要点阐释】安排说明的顺序 ,从外部形态说 ,属于安排文章结构层次 ;从内部形态说 ,属于组织内容的逻辑思维 ,也就是作者构思的体现 ,二者的巧妙结合和体现 ,在说明文中就叫安排说明顺序。常见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地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地理环境对作者的文化和心理结构有一定影响,并且能为作者提供创作素材,进而影响其文学创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理事物经过文学渲染后会被赋予特殊含义.基于地理视角赏析我国现代文学作品,能更深入地领悟作品的"来世今生",对作品内涵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牧原  青鸟 《高中生》2008,(11):57-57
深刻,是作文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不少学生却将作文通往"深刻"的路视为畏途,他们普遍感到"深刻"梦美却难圆。其实,同学们在写文章时,并不需要对事物认识得有多  相似文献   

10.
阅读理解首先是对文章主旨和大意的理解,它是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能否抓住这个中心,体现了读者总结、概括和归纳事物的能力。每篇短文都有主题思想,而作者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一、坚持客观性原则,着眼整体,理清思路是基础客观性,就是要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本意,不臆断,不妄测。叶圣陶有诗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维的产物,文章的脉络就是作者思维轨迹的反映。我们阅读作品,其实就是再现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对文章表现出的作者观点,我们可以讨论,但绝不能曲解。  相似文献   

12.
论质的基本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的内在规定性,质有两大层次一是事物构成要素的质,这是事物质的基础和依托,它具有潜在性;二是事物系统整体的质,包括特殊的质(一事物借以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共同的质(事物内在的类的规定性)和本质三个基本层次.本质是指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内在的根本的规定性,即占统治地位的质,本质在"自己的运动"中生成多个等级层次.质的两大层次之间,系统质的各个层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地说,好的板书既能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文章的结构、层次表现出来,且又条理清楚,引人入胜,富于启发性,能帮助学生当堂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呢?板书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层次,体现出作者的思路。例如,在教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七课《钓鱼》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文章的中心思  相似文献   

14.
作者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的线索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进程,都通过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作者的思路的描现也是不同的:记叙文:记叙文一般都有情节线索,情节发展有其来龙去脉,作者的思路也是表现在这些来龙去脉中.有些文章,作者的思路比较简单,常用单线来表现;有些文章,作者的思想比较复杂,常用复线(如明线、暗线)来表现.有时,作者的思路按顺序发展,就用顺叙的写法;有时作者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则用倒叙、插叙等写法来表现作者的思路.议论文:作者的思路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矛盾是指客观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联系系列与差异系列之间的对应的辩证关系。矛盾是有层次的:普遍联系和普遍差异的统一,构成了事物的表层矛盾;多样性的联系和多样性的差异的统一,构成了事物的中层矛盾;本质联系和本质差异的统一,构成了事物的深层矛盾。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16.
何次贤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1):87-88,97
肌理是反映物体信息的一种,它一方面体现物体本身的特质,另一方面记录着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记录着外界作用力和物体对外界作用力的反映,体现出事物的运动规律。在绘画中,用肌理表现对象是作者直接切入事物本质内容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概括了作者对事物本质内容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它有助于典型的塑造,有助于主题内容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的层次是对教育实践整体的"解剖",表现着教育结构的有序性及结构整体所包含的差别性和多样性.宏观教育实践层次必须定"位",中观教育实践层次必须有"价",而微观教育实践层次则必须高"质".  相似文献   

18.
曾贤 《考试周刊》2013,(39):14-15
<正>中考作文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而不是欣赏者。因此,中考作文要想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就一定要有若干"亮点",让阅卷者一见钟情。这些亮点应该体现在标题、立意、语言等"点"上,更应该体现在"面"的结构上。因为,直观形象、清新脱俗的结构形式更能吸引阅卷老师,更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此外,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只有做到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才能使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考场作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怎样提出自己的论点?二、本文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本文主要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有什么逻辑特点?整体结构如何?【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述文。一般来说,为了论证的方便和明晰,论述文的作者大多在文章一开头就要点明自己的论点,使读者明自他要论证和阐述什么样的道理。本文一开头,作者就点明了文章的论点:“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紧接着又指出对一事物可以有三种角度的判断:美的或丑的,真的或假的,善的或恶的。实际上也就是指出,对待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0.
散文,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表现作者对事物的特定感情,或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阐发深刻的道理。可是学生在阅读散文时感到最困惑的是不理解事物在文中的作用,不能把文中的事物与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建立起联系,因此无法突破散文阅读。其实只要把握了事物在文中的作用,就能突破散文阅读事物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呢?一.事物是文章的线索在叙事的过程中,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阅读时抓住此物就能很快梳理出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中心。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以"背影"为线索的回忆性散文。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