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具有探究水平的数学课?显然,理论界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把度量的尺子.我们想,既然这是一种探究型的课,就不妨采取一种探究的态度.正是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尝试上了一些“感觉和传统教学不一样的课”.本文提供的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给出“探究学习”的样板,而是试图揭示探究学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有“两难”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嫣 《甘肃教育》2014,(9):85-85
数学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一节数学课是否具有活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只有充满活力的数学课,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3.
提高数学课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探究科学的“课堂导入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入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听说某节数学课很精彩,某节数 学课很有“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一节数 学课上得精彩,上得有“味”呢?我细细地琢 磨了一下,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从事 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探究数学问 题,在数学活动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 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独特 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说,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体现出三“味”——探究味、应用味和文化味。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理论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学习情境与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交流,掌握方法,发展潜能。而现实中的数学课堂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启发式教学也被不少教师演绎为“填空式回答”,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回应式”问题。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观望等待,被动应付,缺少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课堂高耗低效,学生课上熬时间,课下忙作业,心理逆反,课业繁重,难以实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资源和应用策略,改变教学和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原来“抽象乏味”“脱离生活”的数学课堂有了较大的改观。以下以《用“角”丈量世界》一课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真实世界中数学问题的研究,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进入高三阶段,由于各学科知识量大幅增加、知识难度大幅提升,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尤其是数学课,习题量的大幅增加会使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压力骤然增大,觉得数学科的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进而放弃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如何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就成为众多数学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奥秘的探究欲望。本文就探究对高三数学复习课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反思所做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复习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有一些想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探究型数学课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下面是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适合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新数学课程在各个学校的推进,合作学习被广大教师普遍运用,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在一些数学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不管什么数学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应根据具  相似文献   

12.
谢清龙 《今日教育》2007,(1S):42-43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数学课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在此淡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式学习的一些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些天,笔者观摩了一节数学课,课的内容是“排列(第一课时)”,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备课,虽然授课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好,但很配合,所以总的来讲课上得比较成功,但是,我对课中的一个小问题却总感到有些不自然,大概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郁辉 《广西教育》2011,(31):55-55
实施新课程以来,数学探究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无论是教研课、公开课还是观摩课,大家都会以教学中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作为衡量这一堂课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把探究性学习仅仅看成一种“时尚”对吗?披着“时尚”外衣的探究性学习存在哪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15.
一、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涵义及其特征 1.探究教学与数学课题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中,而明确提出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的则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施瓦布,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表述,如“所谓探究教学,就是为儿童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儿童通过探究事物、现象和观点而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内容是“电话费的计算”。一节普普通通的数学课,却蕴含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也才真正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有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姚圣海 《数学教学》2014,(10):11-14
数学起始课,即数学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起首的一节课,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的起点.它承接在上一个章节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展开拓展研究或对新知识展开探究学习.如何使学生对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构,甚至思想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起始课发挥“先行组织者”、“导游图”的作用,是起始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如此,起始课作为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承担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追求自然的过程,根据章节特点,选择不同的知识引入方式,如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与其他内容学习过程的类比介绍引入或数学内部知识的冲突矛盾引入,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减少突兀.下面以“圆锥曲线起始课”为案例,谈一谈数学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在高中课改中,数学课分为基础课、限定拓展课、自主拓展课、研究性课程。这样既有体现各学习领域共同的基础要求,即从“精英数学”向“大众数学”转变,同时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体验自主创新和做研究工作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决定了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事实上,“传授式”和“活动式”应该是相互协调的。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切实可行的优秀的实际操作,充分利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与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实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专生数学学习心态的调查分析后发现,目前普遍反映的中专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只是一种表象;事实上,大多数中专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明确,态度较端正,而且有学好的愿望;关键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步伐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修改数学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不要搞全国或全省中专学校“千校一纲”的教学大纲、“百校一书”的教材。教学大纲可以分等级制定,或分解成DACUM能力表,形成数学教学课程模块,确定某个…  相似文献   

20.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我们这几年进行的一个课题实验,其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质难问疑、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一模式在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