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这句话主要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学经典之一,拥有众多的英译本。而把握“君子”和“小人”的内涵是正确理解《论语》精神实质的关键之一。“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成对出现,体现了两种人在政治立场、地位出身、道德伦理观等方面的对立,其蕴涵的意义十分丰富。而目前部分英译本试图在英语中找出一对词来完全取代《论语》中成对出现的“君子”、“小人”,不能将其丰富含义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语》围绕对"君子"的推崇和称颂展开,准确把握"君子"和"小人"的内涵是解读《论语》精神实质的关键。本文以理雅各和威利的《论语》英译本为例,分析对比两译本中"君子"和"小人"英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拥有众多的英译本。而把握"君子"和"小人"的内涵是正确理解《论语》精神实质的关键之一。"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成对出现,体现了两种人在政治立场、地位出身、道德伦理观等方面的对立,其蕴涵的意义十分丰富。而目前部分英译本试图在英语中找出一对词来完全取代《论语》中成对出现的"君子"、"小人",不能将其丰富含义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5.
"君子"是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关键词,"君子"含义的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本论文里列举了《诗经》、《周易》、《论语》、《中庸》、《孟子》英译本里"君子"的译法,并就"君子"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文化词加以分析。通过多种译本对"君子"一词的翻译对比,论文指出了"君子"的真正含义以及和"绅士"的本质区别,并就它的一些英译所造成的文化障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一百零七次,小人二十四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二十四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  相似文献   

7.
在《论语》中,孔子除了谈“仁”以外,较多谈及君子.虽然各家对《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章中“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有多种注释,但总体看来比较相近,大都认为君子与小人以心地、气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在心地、气貌方面不同在于:君子以义为本,以利为末;君子践行仁.  相似文献   

8.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女为君子儒,  相似文献   

9.
《论语》一书有138处直接出现"君"或"君子"的词。这些直接描述"君"或"君子"的词,或专指国君或侍奉国君的人,或直接正向论述了君子要具备的若干格性或者素养,或将君子和小人进行了对比述说,为读者展现了作为理想生命格性的一种参照。本文试从专指正面说、直接正面说和对比直接说分别述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的分析,通过对比两书中君子小人的异同,进而对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孔子为恢复周王朝的礼乐文明社会所提出的"克己复礼"的君子人格,是在位、德、才的基础上将君子小人进行区分的;而《左传》作为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则是史家站在统治者的地位,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为实现国家宗法等级制的稳定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当然,《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也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以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为例,从接受美学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角度,以文化负载词"仁"、"礼"、"孝"和"君子"为例,对《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分析,以期西方读者对文化负载词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及能够更好地理解《论语》,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兼议《论语》三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对孔子言与行的记录,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论语》虽是语录体,却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论语》的哲学文本性质及《论语》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其中文化负载词时应遵循的原则——“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且以“学术性”为主,“通俗性”为辅。由此,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根据,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文章认为为使目的语读者顺利理解原文内容,译者应选择顺应译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论语》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代表,收录了大量关于中国人生活中的哲学道理,是中国形象的典型呈现。《论语》被多次翻译成西方语言,成为在翻译中展现中国形象的突出代表。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中国形象的描绘时也会产生偏差。《论语》中的关键词与隐喻英译就很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译《宋明评话选》收有"三言二拍"中的20篇故事,其中含有大量文化内容。通过对故事之一《卖油郎独占花魁》的译例分析,研究杨译《宋明评话选》中的制度习俗文化词、宗教文化词、物质文化词、俗谚语和典故等文化内容的翻译,探讨其对文化内容翻译的处理方法并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7.
南阳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文化底蕴深厚,其旅游资料富含文化负载词。恰当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对南阳旅游业的进一步宣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南阳市旅游资料的英译现状,从实际出发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期对南阳旅游资料的英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译界的一大难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计》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为了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的效果,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在充分把握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文化负载词的语义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力求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The Oil-Peddler Wins the Queen of the Flowers,as a classic Chinese literary work,has many culture-loaded words which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in translation process.So this assay aims at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Oil-Peddler Wins the Queen of the Flowers and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tri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to handle culture-loaded words.  相似文献   

20.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必然在其语言中打下烙印,产生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产生语义空缺,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文章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针对各类别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填补语义空缺,实现语符意义的转换和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