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利民  王静 《文教资料》2009,(12):15-1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活动,本文以庞德的译作《华夏集》为案例,探讨了互文符号的翻译。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互文性对诗歌的理解、翻译和文化传递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译者.一方面要识别原文本中的各种互文关系,另一方面要将他们合理移植到目标文本中,以实现诗歌翻译的互文等值。  相似文献   

2.
文本间性理论强调的是文本之间存在相互指涉的关联性。在文本间性理论视阈下,分析文本间性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探讨林语堂文化翻译态度及其文本间性翻译理念,对林语堂作品中的文化翻译进行互文性分析,并指出林语堂作为译者,既充分认识到文化翻译的文本间性特点,又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来传递文本间的互文契合。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文论中最为复杂的理论之一,其理论理据与翻译实践存在根本的契合。从互文的角度来看翻译实践,一切文本皆为互文本,译作与原作具有互文关系,译作是原作的延续与创新,即一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任何文本都不能够脱离它以前以及与它同时存在的其它文本的影响。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实践的研究具有启示性,为翻译实践找到了新的理论理据。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强调的是某一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相互依赖、相互指涉的关系,互文性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基础与前提,而广告语的翻译无不时刻体现着互文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互文性的由来与内涵等基本内容,其次通过对广告语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互文性理论如何应用于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最后总结出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广告、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和广告翻译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诗歌与广告中的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可以发现,一切文本都存在对应的互文本,而且译文与原著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翻译过程中互文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续茶经> 具有鲜明的互文特性,是互文理论与翻译研究契合的极好范例.互文性理论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影响,强调理清互文指涉关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译者对原文本的解构和译文本的建构都需要在参照前期互文本的基础上得以证实.译者可根据互文性信号标志追根溯源出前期互文本,了解其文化语境和历时变化,在互文关照下实现恰当的译文建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互文性在翻译学中的重要性,论述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定义和特性,分析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关系,指出翻译语境是在翻译学内部对文本之间生成和聚合关系进行的研究,而互文性是文本之间多角度、多层面关系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文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牡丹亭》的几个英译本,通过分析文本中互文标志的翻译,揭示互文性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文性路径,从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入手,探究针对商务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发现单语语境中存在着“互文网络”,涵盖自互文、语篇互文与文化互文三个维度;翻译语境中的互文性是由源文本与目的语文本间的强势互文关系连结各自互文网络构成的“互文哑铃”。据此提出包含识别、评价与修正三个阶段的互文翻译质量评估操作机制。参数系统上,结合CSR报告的语篇特征,自互文维度设置了衔接性连词及副词、标准类符型符比与平行结构三个参数,语篇互文维度设置了引用,惯用语,典故,戏拟,部分及子部分,语轮及语步,主题词,插图配文及新闻、案例标题与评价性形容词及副词九个参数,文化互文维度设置了文化负载资源参数。在语料库技术的辅助下,对该操作机制和参数系统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吸收、变异、转换,从而使得文本之间形成关联,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就是互文性。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互文性理论同译者研究的结合有助于译者在互文性文本中进行跨文化阐释。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分析材料,通过对互文性符号的翻译策略的分析,从而了解译者的翻译意图。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强调某一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旅游文本翻译中。分析旅游文本中的互文现象,汉语旅游文本及其相对应的翻译,探讨互文性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作机制,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1):72-73
本文旨在探讨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教学模式,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和相互影响,互文性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翻译实践活动的互文本质,从而调动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翻译教学实践中着力激活学生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利用互文储备知识优化翻译效果,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互文现象调整翻译策略,进一步全面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佳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5):142-144
在肯定翻译目的论提出的以翻译行为过程中的委托人的要求、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以及文本的目的为翻译的第一准则的同时,从互文指示手段和文化互文两方面,运用互文理论对目的论所暴露出的不足进行研究。同时将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置于互文网络织体中,以迭到获取信息完整性,文本价值的历史继承性和传承文化兼容性,实现翻译在特定的“目的”映射下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西方结构主义以及现代文论的重要概念和语篇现象,从二十世纪起逐渐进入国内翻译界视线。其具备双重意义:抽象的文本分析理论概念和可运用于段落篇章的具体文本分析手段,二者无不体现翻译的本质和过程。理解互文概念与翻译的关系,可为译者提供新的翻译角度,有效指导翻译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也是译者发挥再造主动性的坚实理论后盾。  相似文献   

17.
丰富多彩的语音语义修辞手段是构建英汉广告语中互文指涉关系及互文语境的重要手段,根据互文性关于"强调文本之问及文本内部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广告语中互文语境在译文中的再现和再创作的三种翻译方法,其翻译目的是使译文不但要满足原广告语的商业目的,更要体现原广告语中由各种修辞手法所实现的音美、形荚和意美三位一体的语言互文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包括:源语与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不同使得翻译互文信息不能以直译为主;互文对源语文本的意义建构作用在译文当中要考虑以何种策略才能保留;互文的难度各异,翻译的方法也要有差异;目标读者对互文解读能力的差异要求翻译时要针对不同读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译者应当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在译文读者可以正确解读的情况下,将互文直译;如果直译会造成互文意义的流失可采用注释的方法;如果互文信息对目标读者来说太过复杂,则可以考虑适度的省略不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互文的角度探讨了汉英广告的互译问题。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中形成的,强调特定文本与其它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广告创作和翻译中,通过对汉英广告语的互文性分析和广告译文的研究,为广告创作和翻译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闻类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十互文本.互文类型有: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互文揭示了: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本体上,互文关系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依存、彼此对释、意义共生的条件或环境;从话语理解上,互文关系是主体的对话关系,是交际双方的协商、讨论,从而达到交际的理解、接受;从认识论上,互文关系是人们以关系的方式把握知识、经验的认知方式的存在形式和传播媒介;从方法论上,互文关系作为人们认知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是对知识、经验的认识和传播的具体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视角、一种图式、一种模式、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