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女子。《诗经》女子,无一不美好:或美貌,或可爱,或贤淑。都叫人怜爱。读《诗经》女子,总会浮想联翩。国有这些女子,是何等美好!像《硕人》中的庄姜,在出嫁时,其车马、随从、容貌的描写唯恐不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女子出嫁所陪送的嫁妆越来越丰厚,通过对比分析华北农村母女两代人的婚姻缔结中的嫁妆问题,探讨嫁妆对于缔结姻亲关系及女子出嫁之后在夫家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望文生义     
古时,某人读一部小说,读到“待字闺中”这句话,不解其义,便去问旁人。有人回答:这是小姐在闺房中等待公子来信。可是等到全书读完,这个情节也没有出现,于是喟然叹曰:“待字闺中谁来信?书中漏笔无人补。”这个笑话对那些望文生义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因为这里的“字”,并非指信。《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古代女子十五岁即算成人,可以出嫁了,在出嫁前,只有名。而到了出嫁年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件小事也可表示今昔时代的不同。现在的女子未出嫁的固然很"勇敢"地公开着她的名字,就是出嫁了的,也一样地公开着她的名字。不久以前,出嫁后的女子还大多数要在自己的姓上面加上丈夫的姓;通常人们的姓名只有三个字,嫁后女子的姓名往往有四个字。在我年幼的时候,知道担任商务印  相似文献   

5.
按《说文解字》, “嫁”的意思是“女适人也”。根据《辞海》,“适人”的意思就正是“女子出嫁”。现在,我们提到“女子结婚”都会用“嫁”字, 但在古时候还有其他字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除了“嫁”字,古人还用“归”字表达女子出嫁的意思。《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  相似文献   

6.
针对历来有关"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几种说法.从"公子"一词的性别指向和"女子如何出嫁"两方面论述了这几种说法的不可信性,并阐释了"女心伤悲"的原因,从而归纳出"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一诗句,描写的是贵家女子即将出嫁前的一种复杂心理内涵,折射出了一定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7.
读了袁士良同志《寡妇及其他》(《语文知识》1993年第11期)一文,笔者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来和袁士良同志商榷。袁文对“寡妇”一词的理解列举了四种可能的答案。第一是“没有丈夫的女子”,第二是“失去丈夫的女子”,第三是“死了丈夫的女子”,第四是“死了丈夫而尚未再嫁的女子”。袁文认为:第一种答案,指“从未出嫁的女子”;第二种答案,指“离婚的女子”;第三种答案,明  相似文献   

8.
从文本入手,参考先秦婚礼制度,可知《北风》诗中“同归(行、车)”乃是指一同出嫁而言;“北风”、“雨雪”指秋冬“霜降逆女,冰泮杀止”的婚时;“莫赤匪狐,莫黑匪鸟”则暗示了女子思嫁,与其他句同为催促邀请从媵妊娣与自己一同出嫁之意。而三家诗中的《齐诗》,也将本诗看作媵婚诗。  相似文献   

9.
白可 《老年教育》2014,(3):46-46
在中国的科举史上,曾出现过几百个状元,而其中只有一个女子获得如此殊荣,她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才女傅善祥。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曾设立女科考试。傅善祥这位饱尝辛酸的南京女子,生下来就离开父母跟哥嫂度日。她出嫁后,18岁那年丈夫身亡,狠心的婆婆几次要将她卖掉。后来,她好不容易逃出虎口,参加了太平军。傅善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出嫁女子哭是笑,落第举子笑是哭。"笑"本是愉快的表现,但也有特别;"哭"本是痛苦的体现,但也有例外。出嫁女子的"哭"表示出与父母分别的"痛苦",实则借此掩饰将与如意郎君共浴爱河的甜蜜;"笑"本是愉快的表达,但也有反常,落第的举子无情却似有情,以面露笑意来遮掩内心的落寞和失意,所以他们的笑比哭更使人感到可怜,甚至可悲。这位古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逆向思维,从而完成了"似此而彼"的立意,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佳句。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典型,出嫁前是一个知书达礼的闺秀: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出嫁以后,谨守妇道,是一个勤劳的家庭主仆:夜夜勤作息,三日断五匹……虽说没有李清照的文采,黄道婆的智慧,穆桂英的武艺,但在那个封建礼教上升的东汉末年,女子能弹箜篌,诵诗书,可谓佼佼者,她不仅具有封建社会女子的温顺、贤良、勤劳,更具有知书达礼的文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表现家庭婚姻悲剧的名作,除了给人无限的艺术享受之外,还全方位地映射出汉代婚姻家庭各方面的情状.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母权的高高在上、出嫁女子的卑微下贱、汉代愚孝之风的盛行以及当时女子的再婚礼俗.  相似文献   

13.
对"汉有游女"为何"不可求思",学者们给出了各种解释。本文通过"之子于归"表示的时态问题,用"这个女子已经出嫁"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笄礼是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古义是女子订婚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女儿节,古人就会给即将成人的女孩行笄礼。现今日本、韩国还保留着行成人礼的风俗,其实早在中国的古代,笄礼就已经成为一种意义重大的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美术史上 ,《龙凤人物图》是最早的一幅人物线描画。它线条简练、流畅、遒劲有力。画中女子虽然只是一侧面 ,但我们仍可看出当时的服饰文化。首先我们从女子头部发式说起。楚国的妇女一般不戴冠帽 ,但也有很多种头上的饰物。社制规定 :“十五而并” ,是说女子到了十五岁后 ,就要把头发盘到头顶上 ,用一决黑色的巾帛包裹住头发。再插上并、替 ,加以固定。这种仪式表示女子自此成人 ,可以出嫁成家了。在《龙》中 ,侧面女子已梳成盘头 ,可见她是已婚女子。贵族已婚妇女的头饰较多。除去各式笄、簪以外 ,还有用假发制成的“副”、“编”、…  相似文献   

16.
历代经学家认为 ,古代出嫁之女在嫁前必先斋戒祭祀于宗庙 ,是不忘祖并借此学习礼节的习俗所致。但笔者则认为女子嫁前所祭之神不是祖 ,而是主管婚姻、生育之神高礻某。  相似文献   

17.
历代经学家认为,古代出嫁之女在嫁前必先斋戒祭祀于宗庙,是不忘祖并借此学习礼节的习俗所致.但笔者则认为女子嫁前所祭之神不是祖,而是主管婚姻、生育之神高禖.  相似文献   

18.
爱在深秋     
“有次,你我爱在深秋……”《爱在深秋》忧郁婉转的曲调在空气中缓缓流淌,那位年事已高的老妇人,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而她嘴里一直不住地念着:“莫琳,你来你走,姐姐对你的爱,永远存在那个深秋……”很多年前,这位老妇人还是风华正茂的女子,她叫莫愁。而她的妹妹,那个小她6岁的女子,叫莫琳。  相似文献   

19.
回族女子教育是我区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我县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回族女儿童入学率低,如1989年同心县学龄儿童未入学的有3862人。其中回族3809人,而女儿童就有3612人,占总数的93.5%。回族女子能上到中学的很少。其原因除了回族人民长期生活贫困,教育起点低等历史因素外,主要是受旧思想。旧风俗、旧传统以及宗教的影响。许多回族群众重男轻女观念很强,认为女子念书是无用的。女孩子稍一懂事,便开始了针线、茶饭、教规等训练,极少用文化知识来教育她们。同时回族姑娘有早定婚、早出嫁的习俗,父母包办婚姻现象至  相似文献   

20.
    
因为名字里有个蝶字,所以对蝶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感,万千生命中我独爱那让我怦然心动的生灵——蝶。其实,虽然爱着蝶,小时候却未知道多少有关蝶的故事。只知道:有个叫祝英台的女子和她的爱人殉情化蝶而去了美丽的天国;有个叫含香的女子,生来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