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所见》是一首美妙的歌,是生活中的一幕鲜活场景,虽平白如话,却也令人回肠九转。尤其是那一动一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在这“动”和“静”的变化里,充溢着生活的情趣,带给人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1,(1):47-58
《山楂树之恋》小说静秋原型出生地和初恋地在西坝岛上,该小说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地理环境烙印,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江心岛的"文化大革命"活动对静秋的影响最大:其一、西坝岛的"文化大革命"的三线建设尤其葛洲坝工程建设对二人恋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二人能相遇的社会前提条件;其二,当时物资匮乏,物资实行票证购买,这是江心岛的生活时代特征;其三,静秋母亲相对固定的工资,让家庭生活窘迫,这是静秋打工和老三资助静秋的客观条件;其四,西坝缺乏师资力量,于是有子女顶职的特殊政策,这是静秋改变家庭和个人身份的时代机遇,同时也因此限制了静秋和老三的恋爱自由;其五,当时流行"三转一响""体育运动"也影响着静秋和老三恋爱的发展。但江心岛西坝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静秋的影响和塑造也是极其明显的,因为从文学地理而言,"万里长江第一坝"江心岛西坝是《山楂树之恋》文学地理"水土"空间。首先,江心岛、三江、渡船、九中、工厂、西坝菜田、豆芽社等地理空间影响并塑造着二人的爱情活动;其次,静秋的家庭成员和良师益友们也影响并塑造着静秋。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总结出了学习的三字方针:静、兴、恒。所谓"静",就是"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学习。所谓"兴",就是"兴趣",在学习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所谓"恒",就是"恒心",学习贵在恒心。一.静学习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先做到"静",即"静下心来",这是前提,是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静下心来学习,就是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4.
"静文化",是一种能使在这个组织环境中的人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的组织氛围。语文课也需要一种"静文化",慢下来,沉下来,静下来,营造静场,还"静"于课堂,还"学"于儿童;涵养静气,聆听儿童生命的拔节声;倡导静学,静听则明,静读则悟,静思则通,静品则透,静写则专。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41):131-132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学生比较擅长解决静态力学问题,因为静态力学问题中,研究对象的受力比较明确,分析过程也比较简单明了,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  相似文献   

6.
数学系动态问题是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也是在数学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一种新动向。在中国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天地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认为动与静是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这些哲学思想折射出生活中动静形态的丰富内涵。本文以几个数学问题为例,试图探讨动与静的哲学思想在数学中一些应用,以供同仁们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题亮相】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时无镜,常常以水为鉴,临水照人。以水为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水必须静,水静方能鉴物。而今做人做事,一个重要的境界也是"静"。人静才能观心,人静心不浮,静心能明理。"静"在不同的时代之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妙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Z1)
"宁静以致远",这是书斋风格,也是动静变化过程的常规姿态。没有静的孕育,就没有动的生长;不能于动中取势、就势,就不会有静的涵泳、品咂、感悟。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立体几何中有关"动点"求解问题不断地出现在各级各类试题中,现分类例说如下.一、动中觅静这里的"静"是指问题中的不变量或者是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情形,问题便迎刃而解.例1(2014年四川高考题)如图1,在正  相似文献   

10.
<正>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认为书法的课堂教学应特别重视"静、正、思"的训练与培养。一、静以修身,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书法教学与众不同,体育课要动,音乐课要唱,而书法课最显著的特点是要静。学习书法首在"室静"。环境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书法教室要简约雅致,用各种布置彰显文化品  相似文献   

11.
动态几何问题,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图形为背景,渗入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问题,常见的形式是:点在线段或弧线上运动、图形翻折、平移、旋转等,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有:一、动静互化"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  相似文献   

12.
<正>《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文。不论是写景营造环境的静、雅、美,描写手段的多样,修辞手法的新奇,抑或是情感抒发的委婉深挚,这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习鉴赏价值。在多次授课的过程中,《荷塘月色》给笔者愈加强烈的感受在于其"一动一静,化而为工;写景写情,趋于造境"。抓住动静,不论是造句、炼字,还是情景之变化也便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3.
"动"与"静"的形态虽然在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然而这种艺术形态同样在摄影作品中广泛流传,摄影家往往通过表现生命面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动"与"静"来体现。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意境通过自然结合才是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途径,而摄影却完美地将这自然结合的一瞬间进行捕捉和保存,通过定格事物的"动"与"静"来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摄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文着重阐述了动与静、主客体均衡关系等方面的摄影问题。  相似文献   

14.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15.
<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高考热点.在涉及到多个动点最值问题中,一般都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因而更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实例说明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一、动中觅静这里的"静"是指问题中的不变量或者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为特殊情形,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情理融合     
作文题:生活不是牧歌 训练要求: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选择意象对"生活"进行形象阐释.20字以内. 师;生活不是牧歌,生活是____. 生:生活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 师:为什么选择这个意象? 生:因为"牧歌"给我们的感觉是和谐静美的,而"生活不是牧歌",生活就是不平静,不安宁,不够和谐静美,所以我选择"波涛汹涌的河流".  相似文献   

17.
龙建利 《教师》2013,(13):50-51
我虽然算不上忠实的儒家思想的信徒,但是对孔子却是超级崇拜,像粉丝崇拜偶像一样超级狂热。既然是粉丝,当然就对"偶像"的生活隐私较为关注。幸好孔子的这些学生们也和我一样对老师的隐私十分关注,孔子的学生们对老师平日的一动一静、一衣一食都作了审视并详记在《论语》第十章的《乡党篇》里。一、孔子是"美食大  相似文献   

18.
十分爱护父母生我之躯.这是人之所常情,以人为本,你知识吗?为了提供你一分钟的健康生活,你的身体里有多少"善小".也可以说世界之最,还可以说有多少静密的部件驾驭你在准确地"运转",多少复杂的化学反应在交织地进行.它们之中有许多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最"哩.  相似文献   

19.
同一个人,理解永远不会有个终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经验的丰富、时代的变化等因素,人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是变化着的。一日,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对面一位语文老师突然问:"《安塞腰鼓》中最后一句话‘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含义?"我说:"是为了突出表演结束后的静,连那渺远的鸡啼声都听见,如果当时不是‘出奇的寂静’是不可能听到的。"语文王老师说:"不是衬托静,是为了衬  相似文献   

20.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在如何达到真正深度的音乐审美这一点上,做到"静"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提到的"静",就是静下心来.静心是一种存在(being)的状态,那是一种纯粹的经验,不受外界的干扰.静心也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状态,但却容易被我们遗忘.心理学家表示静心最根本的态度是了解头脑的本性,不是与之对抗.了解这个对我们把"静"运用到音乐课中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