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化学中的人文精神不是以显性的形式表露于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其中。教材作为教学的内容和依据,除化学知识以外还蕴含大量的人文方面的精神。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发现,擅长发掘,在传授"业"的同时更注重"道"的传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社会功能、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等,将科学知识、方法和精神与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汇合,使人文精神渗透于学科教育内容之中,有助于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目前,职业教育片面强调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导致学生职业社会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足,长此以往,职业学校将沦为培养"匠人"的场所。因此,必须认清职业学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和合协力"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相结合的产物。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求同存异、和衷共济、修已安人、顾全大局、民主决策、尽人所长等方面。周恩来"和合协力"的人文精神对当代人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自我修养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一个本土的概念,其基本含义与西文中的"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十分接近.虽然给"人文精神"下定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有三个关键词尤其值得关注,即人、价值、关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自我修养与实践可以从"知"、"学"、"悟"、"体"、"行"五个方面循序渐进且相互关联地进行,并通过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四个层面"予以客观表达.在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中,人文精神发挥着指引、支持、激励的重要作用,没有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半个人"!是"空心人"!  相似文献   

5.
文中强调了教师在作家生平思想的教学中,应注重作家身上所具有优秀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介绍,从而发挥作家生平思想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通过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作家生平思想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6.
"巨鹿之战"为巨鹿文明增添了历史神韵,也影响了张耳和陈馀的人生。战前的张耳、陈馀志同道合,为理想积极谋划;巨鹿一战,朋友疑忌,反目成仇;战后的张耳、陈馀分道扬镳,皆欲杀对方而后快。张耳、陈馀的人生经历和友谊破裂引发后人对友谊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响巨鹿行政区划变迁的因素从政治制度及安全需求、自然地理环境、含人口数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求探究历史时期巨鹿行政区划变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的重构在民主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主意识的培育方面,尤为如此,本文试图在理解"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这两个概念时找出其必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构新时期人文精神、培育人们的民主意识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今天,体育人文精神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更加关注人类社会公平、公正、团队、特性等优秀品质塑造,更加关注人、社会、自然、体育之间的和谐.具体而言:首先,体育人文精神是现代体育文化的本质,是区别于其它文化的主要标志.虽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样的体育文化体系,以及千差万别的精神内涵特质,但在今天,在全球化、市场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它们都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指向,即促进人类的协调发展.作为主流体育文化的奥林匹克文化在向全球推广其文化特质的同时,也逐渐接受到不同文化体系的作用和整合,进而使其人文精神内涵不断发生着解构和建构.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崇尚和谐"等精神特质逐渐和其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在体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羊狠狼贪     
芒雨 《初中生》2014,(22):18
正在刘玄之前的两百多年,巨鹿之战时,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与各路抗秦兵马会于巨鹿。在宋义眼中,项羽是一介武夫,不懂用兵之道。项羽要率兵挺进,对宋义说:"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宋义说:"不对。拍击牛身上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迷失有碍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孕育生长,为促使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农村社会成员身心的协调统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凸显人文精神内涵,从加强法治制度建设,重塑农村社会勤劳进取的人生态度;夯实政治民主基础,形成农村社会生机活力的公共空间;培育健康文明理念,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美满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来展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文精神内涵得以践行,应确立"多元共生位育"系统:通过以教育为先导,形成学校和校外资源力量的互补合力关系;以经济为动力,确立推动农村社会综合性发展的政策环境;以意识为核心,促使农村社会成员"人才观"向"完人观"转变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义学科性质时表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理念方面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特点"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人文教育目标的维度.显然,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无不蕴涵着宏富的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有的论者强调人文精神的普遍性,认为它贯穿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方面和始终;有的强调其超越性,指出它的实质在于对终极关怀的关注;还有论者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根.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积淀、缺失和重构.  相似文献   

13.
<正>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谋而合。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它在高度维护和珍视人类社会遗留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同时进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塑造,简单地来说就是人性、理性以及超越性。在高中的体育教学理论中渗透人文主义的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人文精神的特殊性将是推动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动力。一、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的考察,对其音乐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主要对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有特点的旋律发展手法:主腔旋律的应用、倒影式的呼应关系、固定的乐句结尾形式进行了分析,以其对正确认识和研究巨鹿道教音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起源于16、17世纪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它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其主要内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自由、独立、超越精神等。可以这么说,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文精神的弘扬程  相似文献   

16.
体育的人文精神与意义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界由于长期缺乏体育人文精神的熏陶,引发了众多体育社会问题,触发了人们对体育人文精神的探索。文章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以及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索和探究。认为体育人文精神除秉承了一般人文精神的意义外,还有其独特内涵:体育的人文精神和意义很难完整而全面地归纳: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体育人文精神的解读不同;体育科学体现了人文和科学融通的特征;体育科学是集中体现体育人文精神的特殊学术领域。但其根本来源是对体育社会实践中所潜藏的精神力量的挖掘;体育人是体育的人文精神的集中承载者和发扬者:内化了体育人文精神的体育人是构建和谐体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而其中关注个人发展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强调社会担当的"责任和忧患意识"应成为构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学经典阅读、在践行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独特优势、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巨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秦汉古郡。东汉末年,巨鹿张角在此创立了太平道,是中国早期的道教派别之一,在历史上的影响极为广大而深远。巨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道教文化的古风遗韵,为道教服务的道教音乐植根于这块沃土之上,其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巨鹿道教音乐承袭道教理念,并与民间民俗相结合,在新时期寻求到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植根于民间,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艺术门类表现形式的濡染,使其在保持自身独特风格的同时,更加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通过从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与古乐及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文化的交融进行分析和论证,全面认识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巨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秦汉古郡,东汉末年,巨鹿张角在此创立了太平道,是中国早期的道教派别之一.在历史上的影响极为广大而深远.巨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道教文化的古风遗韵,为道教服务的道教音乐植根于这块沃土之上,其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巨鹿道教音乐承袭道教理念,并与民间民俗相结合,在新时期寻求到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