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师范专业需根据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以培植、提升。应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打造“通识课程模块+学科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的模块化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以形成提升师范生为师素质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学科、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按照"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多个高校采取了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这种学习制度客观上需要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本文从交通运输大类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必须具备不同层次的经济学知识,探讨了经济类课程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该大类本科毕业生更好更快适应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要加强专业建设,必须在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的理念的基础上,依托学科和学科交叉的优势,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变革、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与手段的更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着手,并最终落实到培养学生的效果上。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理念、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应用型人才指创造性地应用现有专业理论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提供服务的专门人才。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的管理者,应该采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扩大学生自主权的培养理念,据此设计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作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部分高校改变大类招生的模式,重新回到按专业招生。针对这一问题,以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对我国招生模式的回顾,分析大类招生、通识教育的优势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大类招生、通识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类招生及培养是改革传统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原则,形成了化学大类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学科基础课平台,为化学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知识结构呈树状结构,育人如同植树.仿照树型结构构建的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显示出在综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特征.实践表明,实施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按大类招生培养本科生,开展广博的通识与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工作适应性,让学生任选专业方向,发展了学生个性,增强了学生就业的针对性;有利于发展交叉学科,组建优势学术团队,集中师资实验设备力量,服务地方经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理念上讲值得肯定,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矛盾。文章认为,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制度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是大学本科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同时为培养多样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还应围绕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又是一年考试季。随着2014年高考的日渐临近,各地高校新政迭出,其中,"大类招生"堪称亮点。东北财经大学继续实施分数优先,扩大大类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部按大类招生;南开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增至12个。大类招生正成为我国重点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兴趣爱好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胡科 《高等理科教育》2020,(1):17-18,42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我国借鉴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形成了以经济行业或领域来划分学科和进行专业设置的专业教育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人才知识面窄、缺乏创新力等问题凸显,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教育模式不仅造成了学科之间相互隔离、各自专业形成“学术孤岛”、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等问题,也导致了学科发展遇到瓶颈,大学教育质量受到质疑。人们发现,科学技术进步,工业生产程序革新,社会生产力关系再次调整,不仅理工科可以提供经济发展动力,人文社科同样也可以成为资本和生产要素,且知识创新、生产力提高等都需要多学科支撑,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一系列社会发展需求下,我国各高校进行了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改革,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开展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革新。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政策指导下,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对策,并陆续有学者提出通选课、核心课程和实验班等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但目前通识教育改革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或将其与人文教育等同,忽略了理工类通识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当前社会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提出融合德国机械工程教育元素,探索机械工程类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教育理念的引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外部资源的利用以及相应的教育实践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出研究型、应用型、宽口径、跨学科、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综合性大学拥有的资源条件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大类培养模式必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以长沙学院为例,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大类培养应实现计划导向与竞争导向并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兼顾.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及各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各院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上,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部分高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土木类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传统专业,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也同样面临人才培养转型的诸多问题,通过对应用型本科土木类专  相似文献   

14.
土木测量课程的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测量学科快速发展 ,技术轨迹在不断向前延伸。在发展中观察 ,测量学科是什么样子 ?它的基本技术构成及其土木工程测量技术有什么规律性 ?土木测量课程以何种课程体系反映这种规律性 ?这是新专业目录的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设立以后 ,新的土木测量课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正确认识测量学科的先导性 ,明确土木测量课程的任务几十年来测量科学技术被称为经济建设的“尖兵” ,在土木工程领域、军事领域被喻为“眼睛”。称谓和比喻说明测量学科在经济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公认的基准性和重要的导向性 ,我们统称为测量学科的先导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当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冲突,论述了通专融合是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并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位一体"质量观引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促进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发展;成立本科生院,融合两套体系,实现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科学评价、精准服务等方面,阐述了西安交通大学促进通专融合,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本科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分析了创新型人才所应具有的各种素质以及本科教学中相应的培养途径,同时探讨了专业特点对衡量考核标准的影响;然后,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作者实践,介绍了各个教学环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介绍了某些成功实例。最终指出: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结合可能是土木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善于从设计类型题目中寻找研究型问题作为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GIS专业的宽口径人才培养也成为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针对当前社会各行业对GIS专业人才需求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基于GIS专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培养、宽口径方向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创新培养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创新实验班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格的需求,利用新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为他们未来在完成整个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班充分利用了大学雄厚的文理学科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探索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和基础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施新型的管理模式,并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按大类培养复合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大类培养是改“按专业招生”为“按学科大类或按院系招生”的本科培养新模式。学生进校后分两段进行培养。前一阶段按大类进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相同,主要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一阶段是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基础上,分专业进行教育,即按专业不同学习相应的专业主干课、限选课及任选课。一、按大类培养的必要性1.经济体制转型的要求在中国,传统教育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它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有密切的关系。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基于这样一种理论预设:同一层次的所有人,都应该接受同一种培养方案、同一种教学计划、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