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昌晶 《考试周刊》2013,(30):18-19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学科的主干学位课,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三个部分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就课程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完善及考核方式改变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讨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专业的学科属性、技术形态、工程性质、知识结构以及材料成型在现代制造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教育部专业目录对该专业框定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和商榷意见,还提出了建构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深化中心实验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按照环境学科的特点和学科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水质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平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平台、固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实验平台,让学生在综合性实验中,融会贯通课本知识。  相似文献   

4.
"材料成型原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对培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定位,介绍了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验室和固体废弃物教学实验室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的过程管理以及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涉及材料、机械、冶金和控制等多个学科,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工程应用色彩浓。以科研为依托,参与科研过程,实现学生工艺、装备和设备控制全过程训练,促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化教育。培养方案个性化、专业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使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控制工程学科的特点,给出了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构建思路。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构建,最后给出了该培养模式运行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对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建设进度、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质量,是通过对工程进行总体估测,并制定严密的实施计划而实现的。总体估测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工程项目的目标值,同时预  相似文献   

9.
关于专业的调整和专业目录的修订,许多同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对我们很有启发。这里仅就工科专业设置必须有明确的主干学科谈点看法。(一) 工程专业划分与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是按学科划分、还是按工程对象划分? 我们的看法是;考虑工科专业的划分与设置时,不能把学科和工程对象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长期以来,工程专业的设置,较多地考虑按产品、行业或工程对象划分,而对有否明确的主干学科,是否有共同的主干学科,却考虑较少,这是导致专业越分越细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0.
工学,就是工程技术性学科,是大学的专业门类最多的学科大类。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意义下,它们都是最直接的生产力,国家经济建设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其中,计算机、控制工程、生物、环境和材料等属于新兴学科,其他则是传统技术学科。工学主要培养能把科学技术直接变成生产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这些领域里的最高水平代表物。 过程装奋与控制工程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 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 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 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 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 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机 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才是保证机械行业生存的“新鲜 血液”。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可使企业生产程序化、 标准化,促进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先进 方式转变。 实力院校: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 大学、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就业城市...  相似文献   

11.
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独立院校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特色专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和讨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媒介,结合课程自身特色与教学经验,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方法,助力于培养学生对工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间的匹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以佐治亚理工学院工程学科为对象,从工程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介绍其世界一流工程学科特点,总结其建设经验,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工程教育需要回归工程实践;工程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工程学科研究需要“顶天立地”;工程学科建设需要一流师资队伍;工程学科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和“双万计划”的内在要求,以及传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产学研融合度不高等现实问题,以“新工科”、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开展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机械类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OBE理念,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以交叉融合的高阶课程、虚实结合的创新实践、有挑战性的学科竞赛为特征的教育新模式,总结分析安徽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并提出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械类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使用原版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作为东南大学机械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1999年秋开始 ,我系选择技术基础课程“控制工程基础”采用美国英文原版教材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目的是继续提高英语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三年来 ,我们不断探索 ,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1 做法(1)教材选择 :“控制工程基础”课主要讲授经典自动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虽然其学科理论已经基本定型 ,但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延伸。我们选用的教材为《现代控制系统》(第6版) ,作者是机器人专家。该书被美国400多所高校所选用 ,…  相似文献   

15.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控制工程基础”是众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性。文章旨在以学生将理论融于实践,增强动手思考能力为目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将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与控制工程理论有力融合,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措施,能够使“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在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等教育质量实施工程要求,针对当前本科生控制工程基础课面临的问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新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新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围绕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兼顾环保工程共性,突出石油石化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立足石油石化本土,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大气污染控制专业领域前沿理论和技术讲座等途径,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中国"985工程"高校和AAU作为研究对象,从群体整体水平和学科水平两个层面对2002-201 1年"985工程"高校和AAU学术论文的数量、质量、活动指数和相对引文影响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85工程"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AAU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有显著差异。"985工程"高校学科之间的科研实力有明显差异:工科和理科是"985工程"高校的活跃学科,人文社科是"985工程"高校的低活跃学科;生命类和人文社科是AAU的活跃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和农业科学是AAU的低活跃学科;"985工程"高校22个学科的论文影响力较低,与AAU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9.
现代工程进度管理的业务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计划和进度报表的生成,而是在质量、成本、工期满足必须要求的前提下,工程管理人员时刻面对着一系列无法面对的难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进度管理。它涉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材料物资供应单位、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计划安排和使用,也涉及这些单位最终利益的实现。本文以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为关注对象,在详细分析了影响工程项目进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程进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阐述了控制工程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是新型工程科学专业,创建于1978年,最早提出按学科建专业,根据学科与科研、生产对精密机械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打破工科专业以产品为对象的培养人才模式,有创新见解和改革精神。本专业学生的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