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大学课程思想作为课程实施的先行价值判断,对大学课程的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就我国而言,大学课程思想首先来源于"中体西用"的政治思想,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并指导着我国近代大学课程实践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课程思想发展演变的综述,简单回顾了我国近代大学课程思想的演变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冷文君 《考试周刊》2015,(49):137-138
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德国近代大学的思想,尤其是柏林大学的理念,对欧洲乃至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阐述德国近代大学思想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产生的影响,尤以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为例,进而探索德国近代的大学思想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近代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模式有以下特点: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源自于1903年"体操科"的确立和普及;初期的课程模式具有"日化"特征,后随学校体育内容的改变,而渐趋"美化";课程模式的演变、发展来自于学校体育的改革,具有滞后性;课程设置在20世纪30、40年代趋于规范化,但仍处于课程设置表层;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源于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思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的教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清末大学课程设置。文章主要是分析“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近代(主要是指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清朝灭亡这段历史时期)大学课程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但对其大学教育思想的研究,学术界还未能取得可观的成果。陶行知关于大学的宗旨和目标、学术自由、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方式、大学选址、大学男女同校、大学学生自治思想、社会大学等的论述和实践,是他留给我国大学教育事业的一笔财富,其思想对我国今天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建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知识界所接受的西方大学思想则是其建立的思想基础,而少数精英对西方大学制度的实践是其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思想诞生于西方,长期以来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思想,并在欧美大学一直得到实施。通识教育也是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指导思想。作为教会大学的培养目标,通识教育思想反映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国人自办大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课程思想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内容.大学在课程建设中必须以高水平的课程思想引领课程建设.大学在根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之后,既要通过课程"菜单"的开放递增实现"量"的丰富性,又要加强每门课程的建设体现"质"的规定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原有的建设思路,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从外围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在内部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要素建设,同时通过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使课程建设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教学发展的机制、平台.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在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思想的生成、职能的确立、实践的发展及对大学社会服务的反思,对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实现大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志军 《物理教师》2003,24(6):3-44
以近代物理学发展与演变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探讨了近代物理学思想发展与演变的主线,分析了牛顿的机械决定论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和物理学理论在感觉印象世界不断接近客观世界真实本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大学课程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以从与外国的依赖关系、模仿的国家、大学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政策、课程制度建立的过程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近代中国大学学科编制与组织形式发展的过程,正是人们对大学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近代中国大学课程体系由突变到渐进的完善过程,也为今天的大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成效不如人意,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课程实践主体间的权力失衡.作为多元课程实践主体权力博弈下的大学课程,我们要落实课程选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突出教师的核心作用;加强课程管理,体现学校特色;注重课程政策建设,为大学更好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体育生活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活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角度入手,根据"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通过对我国体育发展的情况和大学体育生活化产生的背景分析,并根据人们对生活的心理需求,提出了大学体育必须生活化的新理念.文章对当前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从理论上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内容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该使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并且根据社会体育发展的状况,不断修正其教学内容,逐步探索实现大学体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具有反映和传承科学技术知识的基本特性。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高校课程的变革。通过对近代科技革命进程中大学课程演变的历史考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分析,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转变大学课程范式,意味着大学课程不再是"框架"和"计划"而是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制度性知识而是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课程与具体的师生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一的制度设计而是相关课程主体权力博弈下的结果,课程与具体的高校不可分;大学课程是基于理想、价值、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强调师生对自由的追求及实现。伴随我国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变大学课程范式则表明课程主体、主体关系、实践活动应该成为思考大学课程改革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发展国家的大学,移植与借鉴西方大学制度是必然的选择.我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移植日本、借鉴德国和模仿美国的制度变迁.在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排斥,与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我国近代大学通过本土化改造,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获得社会捐助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或多或少地都得到过社会捐助,有些私立大学的捐款在其经费来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和总结了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得到社会捐助的一些主要原因:从"兵战-商战-学战"到"教育救国"的发展,为社会捐助私立大学奠定了思想基础;政府对私人捐资兴学的鼓励: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捐助私立大学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外交往为私立大学获取了不少外国资助。  相似文献   

18.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经历了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赞许,到君主立宪的实验,再到民主革命的实践,以至"民主、科学"的思想革命的变迁,它遵循的是这样一条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恰好相反的逻辑.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进过程,揭示"议会制--自由平等"这一特殊逻辑,并从社会现实中深入探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近代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模式有以下特点: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源自于1903年“体操科”的确立和普及;初期的课程模式具存“日化”特征,后随学校体育内容的改变,而渐趋“美化”:课程模式的演变、发展来自于学校体育的改革,具有滞后性;课程设置在20世纪30、40年代趋于规范化,但仍处于课程设置表层: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源于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以教育强国的德国进入国人视野,大批中国学生留学德国及西方其他国家学习先进思想理念.20世纪初,蔡元培留学德国,回国后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经济独立"思想理念主掌北京大学,使之在近代中国大学中独领风骚,时至今日,余音未绝.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影响.德国经典大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寂寞"和"自由"为基础,追求纯粹的科学研究和修养自身个性,不为外在"物欲"所动,在学习中达到一种"超我"的境界,从而服务于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