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具备宽泛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具有深刻的教育寓意,是素质教育中生动而又现实的极品教材.本文简述了传播"人文奥运"理念的意义,提出了在学校实施人文奥运理念,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学贵  薛积瑞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4):173-174,189
"人文奥运"是北京08奥运会三大理念的核心内容,它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元素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完美结合.本文阐释了"人文奥运"的深刻内涵和核心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树勇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180-181,187
本文从人文的视角审视“人文奥运”的核心内涵,对“人文奥运”历史发展做简要评述.阐述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应注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对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文奥运”理念的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文奥运"的内涵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精神的塑造为奥林匹克运动赋予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人文奥运”最主要目的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推进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则是实践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势在必行,也是“人文奥运”实现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5.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人文奥运是文化的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是实现和谐的奥运,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人文奥运的提出是对奥运教育观念与实践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三大理念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当前,对人文奥运丰厚的文化内涵学术界、理论界仍在探讨之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正在进行着重大的变革,正朝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方向前进.可以说从现在到2008年高校体育的改革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北京"人文奥运"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奥林匹克新理念——"人文奥运"以及"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等,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为基础,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成果。它从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的角度,提出了"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战略,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重大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击壤,作为中国体育游戏形成的本源,在深层次上与人文奥运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它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诠释了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中国体育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文奥运就是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办奥运的过程,达到提高人民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的目的,人文奥运理念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人文奥运理念的确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中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北京奥运验证了优秀文化都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继承和宣传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会凝魂聚气,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强基固本.弘扬"人文奥运"精神是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坚固基石.  相似文献   

9.
余芳 《中国教师》2009,(Z2):161-162
"人文奥运"是北京08奥运会三大理念的核心内容,它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元素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完美结合。本文阐释了"人文奥运"的核心理念与高职素质教育的现状,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力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对我国竞技体育现状进行反思与批判,以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和我国竞技体育文化迷失研究为突破口,分析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文化迷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危机,围绕我国竞技体育的文化迷失问题,从市场经济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与人的发展,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理论分析,人文奥运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各种价值追求,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竞技体育文化及其功能的理解,强化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谐发展的观念,我国竞技体育要谨防文化迷失.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曲抒写自由、歌颂和谐生命的优美乐章。其中不仅包含了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多重生命的和谐;所蕴含的生态情怀是值得玩味的,它能将人带入一种富有和谐之美的生态美学境界,从而得到对自由生命的诗性体验。  相似文献   

12.
“和谐”思想在儒家的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增强组织的整体力量。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儒家“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  谢佳 《教学与研究》2006,3(3):64-68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个体人格以“和”为美、人际以“和”为美与天人以“和”为美三个层面阐释了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内在意蕴。孔子强调个体人格之“和”是实现天地万物之“和”的根本。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为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不断上升,这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以"和"为贵,强调处理天人关系应追求"天人合一"为目标。传统思想对现代是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仍然对解决当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义,天人应最终走向"理性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和文化包含了以"中"为据,以"和"为形的中而和之精神,是认识和处世立场与谐调万事万物的方法、是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中和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中,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他人合心,人与社会合序.这无疑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之根本.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