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利己与利他关系,是自古以来伦理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就其观点而言,可以归结为四大流派。即以孔子、墨子、康德、路德和卡尔文以及现代基督教伦理学家弗雷彻等人为代表“利他主义”伦理观;以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合理利己主义”伦理观;以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为代表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以达尔文、威尔逊、道金斯和弗洛伊德等为代表的“己他两利主义”伦理观。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鼓吹和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以提倡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而贩卖这些非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了揭穿这些人的错误理论、澄清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伦理观,本刊从这期起开辟“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比较研究”专栏。 本专栏主要是介绍这四大流派的基本观点和分析它们用来论证各自观点的论据,指出其谬误所在;同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其去莠取良,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本专栏将按如下顺序分期刊出:个人主义辨析、合理利己主义探本,利他主义重估、己他两利主义初探、科学伦理观刍议。  相似文献   

2.
以行动给孩子示范──日本沟口雄一教授一席谈中国正在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源自300年前史密斯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核心就是认为利己心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日本战后依靠的是国家利己主义.现在是公司利己主义,将来就是个人利己主义。市场经济的利己,C原理使利己。G...  相似文献   

3.
八○年出版的施昌东同志的《“美”的探索》一书,对美的产生、美的本质、自然美、艺术美及悲、喜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使人颇受启发,但其中有一些观点也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本文拟在美的产生这一美学的根本问题上谈一谈与施昌东同志的不同认识。美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西方美学史上有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的大脑的产物。英国哲学家休谟说:“美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察者的意识中……。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宇宙精神。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就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则是不依赖于人类的绝对精神。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以上两种观点相对立的,是从亚里斯多德到狄德罗,以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观。车  相似文献   

4.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置的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警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警察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对于警察的起源,历来就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观点,即“警察自然起源论”,认为“警察是人类与原始俱来的天性的道德的行为”。“有人类就有警察”、“警察将永远伴随人类”。后者把警察说成是一种超阶级的永恒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己主义、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张启述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意识形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相应的法制而外,还必须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反对利己主义,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资产阶...  相似文献   

6.
不能用“合理利己主义”代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评一种“新伦理观”》(《真理的追求》1984年第6期金阳文)文章评论不久前出版的一本名为《新伦理学》的小册子,认为该书把古今中外的伦理观一概归入“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三大流派,把利己...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94名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倾向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并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偏向.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听障大学生,其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具有显著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听障大学生归因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1 树立一种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标志着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其核心的意义是反映出了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即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原本静止的数的概念之间便产生了一种动感的联系,例如,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行程问题中路程、时间和速度的“一定两变”规律,工程问题中总量、效率和时间的“一定两变”规律等,都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运动数学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西学中源”论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之际,持这种观点的有黄宗羲、张廷玉、阮元,甚至康熙皇帝等。这种学说的产生可能是出于向西方学习而又不得不保持“天朝尊严”的认同需要,是一种进取心理和虚骄心理的混合物。也是对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以夷变夏”的陈腐观念的理论回应。是保守的民族主义和开放的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的初次理论交锋。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王明摇身一变又成为右倾投降主义者,并提出了否定我党关于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等一系列的右倾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与共产国际的右倾对华政策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如出一辙,实际上,王明充当了斯大林民族利己主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王明摇身一变又成为右倾投降主义者,并提出了否定我党关于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等一系列的右倾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与共产国际的右倾对华政策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如出一辙,实际上,王明充当了斯大林民族利己主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泛神论”,十六、六世纪产生于西方,是一种认为万物皆神的哲学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旗手郭沫若早期创作中颇受“泛神论”影响。对如何评价“泛神论”在郭沫若早期思想中的作用与地位,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女神’其实就是泛神论的化身”。(按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二种观点认为:“泛神论”只是影响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的“一种因素”,它在思想上不占主要地位,而是处在不断削弱和逐步消亡的状态之中。(顾炯《郭沫若(女神)的创作思想》)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有偏见性。第一种说法夸大了“泛神论”…  相似文献   

13.
逃逸行为作为交通肇事的后续行为,其认定在学界主要有“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以及“不履行救助义务”两种观点,但这两种观点在解释的逻辑等方面都存在缺陷,需要对该行为的含义进行重构。认定逃逸行为及其定性需要结合法律解释体系性和法益侵害两个层面,制造危险才是逃逸行为的本质含义,单纯的逃跑只不过是不履行因肇事而产生的救助义务而已,此类行为更符合遗弃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总体性的“人的类本质”出发去阐明现实人的生活状况,还是以“利己主义的人”为出发点去论述总体性的社会现实状况,这两个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抽象的,都不是彻底现实的东西,所以,马克思在由此出发去阐述历史、证实历史观的道路上遇到了理论难题。而正是把“人的类本质”所内蕴的辩证法和“利己主义的人”所内蕴的唯物论内在地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得出了“现实的个人”的结论,建立起了一个既是辩证的又是唯物的新的出发点,从而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一、对“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道德分析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大家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一语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它常常被我们用来进行一种道德批判,几乎全都是在贬义上使用的:“各人自扫门前雪”是一种利己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信条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相反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借分制”,反映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数”可以有“借”有“还”。在由此引出的纷纷议论中,两种观点较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借分制”是一种创新,这种学生评价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另一种观点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方式缺乏教育学依据,不是创新,可能促使学生对分数的过分追求,这种“借来的分数”不但不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会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精神负担。暂且不论这些观点到底孰优孰劣,仅从产生“借分制”这种做法的原由来看,就…  相似文献   

17.
吴晓春 《中学文科》2007,(9):143-143
本文的产生源于对两个哲学问题的不断思考。 一、决定事物性质的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人教版高二哲学教材上有两种观点,分别阐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围绕“无人关系”产生了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天人合一”的天命神权观和“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实际上这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斗争。本文从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出发,就“天人关系”之争的哲学意义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韵书的产生引出其“科举考试”和“写诗押韵”的双重社会功用后,指出因这两项功用而导致韵书发展中出现了进步和保守的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进而又导致两系韵书发展的不同结果,从而得出“平水韵”的社会功用早已不复存在,最后得出“平水韵”为人所宗的观点可以休矣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目前有两种认识,一种观点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一种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逻辑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本质论”不宜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初级阶段论”才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