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钟山》     
虽然一直在感叹稿荒,但没有想到本期好稿竟一荒如斯: 主流期刊几无可推之篇,整体的荒凉不但让人疲惫也让人惊 恐,当代创作为何如此缺乏动力?是与现实疏离太远,还是 想象力太匮乏?抑或是所谓的"主流期刊"已不能容纳真正 有生命力的创作?我们但愿是后者,因为那样至少让人觉得, 文学虽已被边缘化,但并未日没西山,还有地火在奔腾。 在几乎"一路空缺"的情势下(《收获》刊载的毕飞宇长 篇《平原》因未刊完,拟下期再推),《钟山》的表现令人刮 目。本期推荐的两篇作品《白驹》(长篇)和《负一层》(短 篇),虽都算不上惊世之作,但一圆熟,一别致,都有可圈点 之处。《钟山》今年的前两期曾因质量过平而被本论坛略评, 自第3期起质量有明显回升,让我们在整体失望之余,感到 一丝欣喜。  相似文献   

2.
看《十月》     
虽然一直在感叹稿荒,但没有想到本期好稿竟一荒如斯: 主流期刊几无可推之篇,整体的荒凉不但让人疲惫也让人惊 恐,当代创作为何如此缺乏动力?是与现实疏离太远,还是 想象力太匮乏?抑或是所谓的"主流期刊"已不能容纳真正 有生命力的创作?我们但愿是后者,因为那样至少让人觉得, 文学虽已被边缘化,但并未日没西山,还有地火在奔腾。 在几乎"一路空缺"的情势下(《收获》刊载的毕飞宇长 篇《平原》因未刊完,拟下期再推),《钟山》的表现令人刮 目。本期推荐的两篇作品《白驹》(长篇)和《负一层》(短 篇),虽都算不上惊世之作,但一圆熟,一别致,都有可圈点 之处。《钟山》今年的前两期曾因质量过平而被本论坛略评, 自第3期起质量有明显回升,让我们在整体失望之余,感到 一丝欣喜。  相似文献   

3.
看《收获》     
虽然一直在感叹稿荒,但没有想到本期好稿竟一荒如斯: 主流期刊几无可推之篇,整体的荒凉不但让人疲惫也让人惊 恐,当代创作为何如此缺乏动力?是与现实疏离太远,还是 想象力太匮乏?抑或是所谓的"主流期刊"已不能容纳真正 有生命力的创作?我们但愿是后者,因为那样至少让人觉得, 文学虽已被边缘化,但并未日没西山,还有地火在奔腾。 在几乎"一路空缺"的情势下(《收获》刊载的毕飞宇长 篇《平原》因未刊完,拟下期再推),《钟山》的表现令人刮 目。本期推荐的两篇作品《白驹》(长篇)和《负一层》(短 篇),虽都算不上惊世之作,但一圆熟,一别致,都有可圈点 之处。《钟山》今年的前两期曾因质量过平而被本论坛略评, 自第3期起质量有明显回升,让我们在整体失望之余,感到 一丝欣喜。  相似文献   

4.
看《花城》     
虽然一直在感叹稿荒,但没有想到本期好稿竟一荒如斯: 主流期刊几无可推之篇,整体的荒凉不但让人疲惫也让人惊 恐,当代创作为何如此缺乏动力?是与现实疏离太远,还是 想象力太匮乏?抑或是所谓的"主流期刊"已不能容纳真正 有生命力的创作?我们但愿是后者,因为那样至少让人觉得, 文学虽已被边缘化,但并未日没西山,还有地火在奔腾。 在几乎"一路空缺"的情势下(《收获》刊载的毕飞宇长 篇《平原》因未刊完,拟下期再推),《钟山》的表现令人刮 目。本期推荐的两篇作品《白驹》(长篇)和《负一层》(短 篇),虽都算不上惊世之作,但一圆熟,一别致,都有可圈点 之处。《钟山》今年的前两期曾因质量过平而被本论坛略评, 自第3期起质量有明显回升,让我们在整体失望之余,感到 一丝欣喜。  相似文献   

5.
虽然一直在感叹稿荒,但没有想到本期好稿竟一荒如斯: 主流期刊几无可推之篇,整体的荒凉不但让人疲惫也让人惊 恐,当代创作为何如此缺乏动力?是与现实疏离太远,还是 想象力太匮乏?抑或是所谓的"主流期刊"已不能容纳真正 有生命力的创作?我们但愿是后者,因为那样至少让人觉得, 文学虽已被边缘化,但并未日没西山,还有地火在奔腾。 在几乎"一路空缺"的情势下(《收获》刊载的毕飞宇长 篇《平原》因未刊完,拟下期再推),《钟山》的表现令人刮 目。本期推荐的两篇作品《白驹》(长篇)和《负一层》(短 篇),虽都算不上惊世之作,但一圆熟,一别致,都有可圈点 之处。《钟山》今年的前两期曾因质量过平而被本论坛略评, 自第3期起质量有明显回升,让我们在整体失望之余,感到 一丝欣喜。  相似文献   

6.
虽然一直在感叹稿荒,但没有想到本期好稿竟一荒如斯: 主流期刊几无可推之篇,整体的荒凉不但让人疲惫也让人惊 恐,当代创作为何如此缺乏动力?是与现实疏离太远,还是 想象力太匮乏?抑或是所谓的"主流期刊"已不能容纳真正 有生命力的创作?我们但愿是后者,因为那样至少让人觉得, 文学虽已被边缘化,但并未日没西山,还有地火在奔腾。 在几乎"一路空缺"的情势下(《收获》刊载的毕飞宇长 篇《平原》因未刊完,拟下期再推),《钟山》的表现令人刮 目。本期推荐的两篇作品《白驹》(长篇)和《负一层》(短 篇),虽都算不上惊世之作,但一圆熟,一别致,都有可圈点 之处。《钟山》今年的前两期曾因质量过平而被本论坛略评, 自第3期起质量有明显回升,让我们在整体失望之余,感到 一丝欣喜。  相似文献   

7.
读《钟山》     
本期《钟山》刊登中篇和短篇小说各六篇,数量不少,但缺少让人特别振奋的作品。晓航、赵玫等作家延续了既有风格,或说保持了以往的水准,虽无喜,亦无惊;倒是几个首次在《钟山》发表小说的新作家,各自露出了一点峥嵘,虽仍无惊,但尚可喜。  相似文献   

8.
看《钟山》     
相比于佳作纷呈的第1期,2008年第2期《钟山》小说质量整体滑坡多少令读者失望,这或许折射了中国文学杂志普遍处于稿荒之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当代最新作品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 本期点评的重点是长篇小说。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创作而言,厚实的长篇确实比精致的短篇更能代表综合实力。但当下的长篇创作,有不少走的是畅销书路线,甚至是潜在的电视剧脚本。在前两期的点评中,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作品占据了重要期刊的大量页码,就感到痛心不已。但本期刊物发表的长篇,如苏炜的《迷谷》(《钟山》)、孙惠芬的《上塘书》(《当代》)、徐贵祥的《明天战争》(《当代》)、纪尘的《缺口》(《大家》)等,都称得上是作家的倾心之作,值得大家花时间认真  相似文献   

10.
期刊界素有"年末稿荒"之说,各刊的第6期杂志由于夹在征订前的第5期和新年伊始的第1期之间,往往精品匮乏,内容芜杂。阅读点评本期刊物,我们虽亦有同感,但更有意外之喜:几位新人的精彩之作在这一期相对集中地涌出,如韩晓征的《妙色》(《十月》)、袁远的《暗扣》(《大家》),飞花的《卖米》(《当代》)、玄普的《培养》(《收获》)、乔叶的《紫蔷薇影楼》(《人民文学》)等。"苛求名家,厚爱新人"是本论坛的一贯宗旨,及时发现、推介新人佳作,不使其被文坛的泡沫所淹没,也是我们自命的重要职责。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以这些"新花"作为奉献给各位朋友的特别礼物,愿新春的文苑之花开得更加健康茂盛。  相似文献   

11.
期刊界素有“年末稿荒”之说,各刊的第6期杂志由于夹在征订前的第5期和新年伊始的第1期之间,往往精品匮乏,内容芜杂。阅读点评本期刊物,我们虽亦有同感,但更有意外之喜:几位新人的精彩之作在这一期相时集中地涌出,如韩晓征的“妙色》(“十月》)、袁远的《暗扣》(《大家》),飞花的《卖米》(《当代》)、玄普的《培养》(《收获》),乔叶的《紫蔷薇影楼》(《人民学》)等。“苛求名家,厚爱新人”是本论坛的一贯宗旨,及时发现、推介新人佳作,不使其被坛的泡沫所淹没,也是我们自命的重要职责。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以这些“新花”作为奉献给各位朋友的特别礼物,愿新春的苑之花开得更加健康茂盛。  相似文献   

12.
看《当代》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文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文学"写作者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文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文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者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文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文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文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文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看《收获》     
本期最受关注的杂志是《收获》50周年的庆典刊,作为以"中国当代文学简史"自命的名刊,隆重推出的庆典阵容,自然会被期待代表了中国当代创作的整体实力。然而,读罢全刊,不但深感失望,同时也深感不解。全刊9篇小说的作者全部是较为活跃的青年作家,杂志推新意图十分明确。然而,这些青年作家虽然各有特点,但状态并不稳定,能否挑起大梁本就难说,何况刊发的作品即使在其各自创作序列里也不算好。如此的效果是,新人锐气不足,青涩毛病尽出,尤其是长篇和头条两个重头戏,更是莫明其妙,致使局面有整体坍塌之感。到底是《收获》编辑方针有误,还是文坛前景堪忧?令人在沮丧之余也不得不警觉。相比之下,一些成熟作家的稳定性就显得可贵。如陈忠实的《李十三推磨》(《人民文学》)、白桦的《标枪》(《上海文学》)、邓一光的《天堂》(《人民文学》)、苏童的《茨菇》(《钟山》)、叶兆言的《十一岁的墓地》(《山花》),或续旧章,或开新局,都紧密精致,值得细看,新人中,黄咏梅的《暖死亡》(《十月》)、陈曦的《故事》(《山花》),求异探幽,颇具新锐底气。——邵燕君  相似文献   

14.
看《钟山》     
2009年第3期的《钟山》,依旧为读者带来一批实力派青年作家的最新力作,尽管个人以为总体水平和前两期相比略逊,但作家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各各鲜明的个人特色,使得本期《钟山》仍然不失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杨晖 《学语文》2004,(1):12-12
《心声》是黄蓓佳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最初发表在《儿童时代》1982年第3期,今选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这篇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篇幅短小(不到五千字),但读完以后却给人莫名的感动。是什么让人感动呢?我想是因为作者听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呼唤,也让  相似文献   

16.
德国青年卢安克在中国广西东兰“以一人之力,在做中国教育最需要但没有人做的事”(见《中国青年报》2003年3月5日第九版《冰点》438期长篇报道《以一人之力》),引起广泛关注。卢安克实验着的“华德福教育模式”,对我们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许不无裨益。为此,本期编发《因性施教顺势育人》一文,以满足读者了解华德福教育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看《当代》     
2008年以来,《当代》一直不尽人意。本期虽然篇目较多(13篇),但总体质量仍让人失望。稍值得注意的是两篇具有民间文学色彩的小说——王祥夫的《驴肉球》(中篇)和马笑泉的《悔山》(中篇),读来颇具趣味,与其他篇目的普遍沉闷和俗旧相比,算是本期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看《收获》     
年末一期,期刊多有匆匆之色。《收获》继续第三轮的五十周年庆典,久不露脸和未曾谋面的新老作家齐上,却有强弩之末之感;《人民文学》推出"青年作家专号",众多一线新锐作家云集,阵容虽整,惜乎锐气不足;《上海文学》破例推出"中篇小说特大号",十个中篇颇显厚重,可惜无一篇特别出众。本期最值得看的作品是两个长篇--阎真的《因为女人》(《当代》)和黄蓓佳的《所有的》(《钟山》)。两位作家都将笔力聚焦于女性情感,尤其是《因为女人》,以最老实的写实笔法全程书写当代女人情感的历程,尽管对女性问题的见解可待商榷,艺术水准也未必高评,但感情真挚、笔法细腻,令人难以释卷。阎真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在一个男权如此膨胀泛滥的时代,能够如此诚恳地为一寻常女子作传,为弱势女性说话,令人感佩。此外,孙惠芬的《天窗》(《十月》)、李晁的《朝南朝北》(《上海文学》)都注重以事件写心理,虽各有生硬之处,但力道紧致;田耳的《一朵花开的时间》(《钟山》)和李云雷的(《无止境的游戏》(《大家》)都涉及对古代文本的戏仿拼贴,但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涉及对严肃人生命题的探讨,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学”写作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邵燕君[编按]  相似文献   

20.
看《花城》     
双月刊的第5期正值期刊征订之时,按照惯例,往往是阵容最强大、质量最高、内容最吸引人的一期。但本期《花城》不仅没有什么好作品,整体文学水准还比不上前面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