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要判断报纸的起源,根本性的前提是明确"报纸"的概念。报纸不等于大众报纸,报纸的概念表现的应该是中国古代报纸和近现代报纸之间的共同属性。报纸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以刊登新闻为主,单期传播内容具有集纳性,传播范围具有公开性,连续发行,以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以纸质复制形态传播。由此,分析认为唐进奏院状报不是报纸,宋代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进奏院和进奏院状产生于唐朝 ,经五代十国 ,到了宋代 ,进奏院这一信息机构仍然存在着。但在宋朝的中央集权政治背景下 ,宋进奏院和进奏院状显示出与前朝不同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中,有一份发行于唐焦宗光启三年(887)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这份《进奏院状》原存于敦煌万佛洞。本世纪初,原籍匈牙利的英国人斯坦团从千佛洞盗走7000件敦煌卷子,《进奏院状》也在其中。原件为一张长97公分、宽28.5公分的白色宣纸,正面是行文的具体内容,从右至左上下书写,共六十行。背面是一位词曲爱好者誉录的民间文学作品。从报道的内容看,这是887年由当时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一个进奏官从信宗所在地凤祥发往沙州(今敦煌)…  相似文献   

4.
明清石刻诗歌主要内容有:反映战争与人民生活之情状,反映全国各地诗人之行迹和思想,鲜明的适应朝廷要求之思想教化内容,歌功颂德之内容,各地不同风光的多元展示,充当公文角色之内容。明清石刻诗歌与纸质版诗歌形式之不同主要表现在:石刻诗歌多用序与跋,石刻诗歌一般不用或少用诗题,石刻诗歌的刊刻较为灵活。明清石刻诗歌主要作用表现在:补足中国古代文学诗篇,补足中国文学史,补足明清时期记载人们生存状况的史料,有助于文学校勘,以诗进行教化宣传。  相似文献   

5.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实之善恶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潜在的善质转变为现实之善,另一方面抑制潜在的恶质转变为现实之恶。而这个"未善"的人性对应的是广大的"中民之性",教化好这一部分人,对于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实之善恶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潜在的善质转变为现实之善,另一方面抑制潜在的恶质转变为现实之恶.而这个"未善"的人性对应的是广大的"中民之性",教化好这一部分人,对于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的媒介信息传播中,新闻图片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图片有着不同于文字的特殊的信息传播效果,即在信息传播中新闻图片具有双重释义性。新闻图片的双重释义性是指图片本身所有的独立、表层的信息与意义,以及图片与文字相互配合所形成的深层的、混合性的信息与意义。在新闻实践中,应保持文字说明与新闻图片的一致,使其能够相辅相成,为受众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和更丰富的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具有传承文化遗产、传播学术信息以及教化培育学人的社会功能。但当下一些高校学报屡陷名不副实的境地,这与学报忽视品牌构建与形象传播存在一定关联。高校学报应高度重视品牌构建与形象传播的社会意义,坚守与弘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持内容为王、受众至上的传播策略,充分彰显自身社会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以可视的形象为手段,在报纸等平面媒体的信息传播中独树一帜,并以之为基础,形成自己在信息传播中的易理解性、确定性、浓缩性和多向性、扩展性与层次性、模糊性与交融性等特征。由这些特征所形成的传播优势,新闻摄影成为平面媒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尚书》具有浓厚的政治、道德教化色彩。后世无不重视对《书》的学习,主要原因即在于此。早在孔子之时,已经实施系统的《书》教。孔子《书》教是一个以“疏通知远”为目的,以德治、仁义为核心,包含德主刑辅、尊贤重民、礼治伦理、君子人格等思想内容的王道政治教化体系。孔子《书》教对早期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臣僚上奏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国家办理国家政务过程中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文书制度。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变化,秦汉至唐臣僚上奏文书的名称、程式、用语、称谓与书写格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叶玉琴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17-20,24
通过阐析晚清立宪改革中,台谏中人的许多奏疏是围绕着变封建体制为君主立宪体制这个中心问题展开。指出谏议的内容、性质明显带有近代议会民主色彩、资本主义倾向。台谏中人从君主立宪的角度去维护皇权,当他们看穿清廷假立宪时,群起抗争,掀起台谏风潮,在社会上造成积极影响。他们是一群代表统治阶级中下层拥护、参与宪政改革的中坚力量,应给予恰当的地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奏议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它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亦可为当今公文写作和新闻报道提供借鉴。因此,探索奏议的演变过程与规律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很大现实意义。从总体上看,奏议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大体遵循着如下规律:由简单趋于复杂,由公开转向秘密,实用性增强,文学性减少。  相似文献   

14.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生平事迹时见言人人殊。在全面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王鹏运奏折》为主,结合其词作及其他相关记载,对王鹏运近十年任职台谏生涯进行深入考察分析,澄清若干事实,勾勒出一代词宗王鹏运作为一名正直爱国官吏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从汉代奏议看,其文风的衍变表现在直谏、讽谏的交替往复,从雄健博雅向典雅醇厚、刚烈质直转化等方面,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两汉世风、士风与文风的互动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曹植章表“独冠群才”的精彩与悲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写作章表的方家,他的章表具有立意高远、陈情恳切、理深赡等特点,并记录着一生的追求与失望,洋溢着一生的才华与情感。遗憾的是,无论这些章表何等的精彩,还是改变不了他受尽虐待和冷遇的悲惨命运。因而,这些章表实质上成了他理想的幻灭曲,悲吟在悠悠的天地间。  相似文献   

17.
刘备在正史中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存环境的变迁和人生际遇的不同而改变。从少年时期的市井小贩,到青年时期的草莽英雄,再至中年时期的成熟奸诈,最终历尽艰辛,成为蜀汉之主。本文中,笔者以史实为据,探讨了刘备各时期形象的变化及时人对其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说深深地烙上了封建官场文化的烙印,其中浓厚的封建官场文化现象是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清官是士大夫们未做官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亦是封建专制统治下民众的企盼.然而,强大的现实利益和官场中的倾轧、斗争,往往使初始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个笑话,于是,清官便成了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在黑暗中想象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宋朝科举考试制度的渐趋完善使出身于各个阶层的读书人均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阶层,官员的选拔与其家世不再发生直接的联系。但宋初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的情况表明,家世与官员选拔仍然保持着间接的、隐性的联系,它与从前世家大族控制选官已完全不同。出身于高级官员家庭的进士人数大大减少,且在仕途的升迁上并不顺利;出身于中下级官员家庭和寒素家庭的读书人开始在进士科考试中迅速崛起,尤其是中下级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成就最为显著,以至于对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官员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两体现出一致性和互补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官员道德的强有力支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现代化进程加快,客观上对官员道德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官员道德体系应以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确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民主,平等,公正等八大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