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问题》一文的“三,艺术真实”一节中,引用一首Bynner所译李白《静夜思》,我认为这首译诗值得商榷。 该文论述这首译诗的原文如下。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旅中情思,虽说明却说不尽。”这首诗选入小语课本后,影响更大,流传更广。其实,现在流传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原诗是有一些出入的。清代文学学孙洙(别号衡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夜思》(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  相似文献   

3.
《静夜思》在中国语文教材中通常记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日本汉文中.这首诗记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初中三年级的华裔学生相木将希发现上述差异后,决心问个究竟。他和同学咨询了日本出版商,但对方回答“不清楚”。于是,他们通过查询,终于得知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日本汉文表述则是李白作诗原文。据称,中国大陆学者一般都同意,日本版本的《静夜思》和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一致,应当是李白原诗。  相似文献   

4.
醉仙上网     
诗人李白凭借一首《静夜思》力夺“思乡杯”诗文大赛桂冠,立时在世界华文诗坛上名声大噪,而李白本人也因此获得“奔四”电脑一台。对于诗文,李白是一等的“高手”,而对于电脑,李白最多  相似文献   

5.
醉仙上网     
话说诗人李白凭借一首《静夜思》力夺“思乡杯”诗文大赛桂冠,立刻在世界华文诗坛上名声大噪,而李白本人也因此获得奔五电脑一台。对于诗文,李白是一等的“高  相似文献   

6.
“床”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明白如话,家喻户晓,蒙童成诵,但诗中的“床”字,一般诗歌选本都未加注,以为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常用字,就是指当今作卧具之用的“床”。如《唐诗鉴赏辞典》说“透过窗口的皎  相似文献   

7.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且被皮日休冠以“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丧”的美誉。这首诗被选入高中语教材的第五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其主旨的探析存在许多疑点,不能不算是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家喻户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问小学生其中的“床”作何解释,他们也会说:“这还用问,睡觉的呗!”确实,李白的乡愁,由静夜而来,而静夜中的李白,此时又没有在户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在“床前”静思,那么此“床”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种坐卧之具。难怪历代注释家对“床”只字不提,从编《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  相似文献   

9.
望月思乡     
印象中读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那时读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总觉得奇怪,心里琢磨着:故乡在哪儿?  相似文献   

10.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程玉庆 《学语文》2002,(5):20-20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这自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其中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一般都解释为“睡床”,但我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释为“井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2.
开心碰碰车     
李白近视学了《静夜思》之后,老师问小刚:“你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有何感想?”小刚脱口而出:“我想李白一定是个近视!”  相似文献   

13.
此“床”非彼“床”李白的《静夜思》虽然只有平淡无奇的20个字,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这首思乡名曲“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然而,现在有不少人,甚至权威的唐诗鉴赏书籍都误解了全诗的第一个字———把“床”理解成了睡觉的“床”,从而歪曲了诗的意境。“床”,在这首诗中既不是卧具,也不是坐具,而是《康熙字典》和《辞海》中的解释:“床———井干也”,也就是井的围栏。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家宅。“井”就是家园,就是故乡,成语“背井离乡”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月光”、“地…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这首七绝,明快疏朗,音节浏亮,易于上口,少儿喜诵。不过,它写的是什么?那“君”指谁?却有不同说法。比如,有人认为这是李白早年“离蜀地”所写,因此,诗中的“君”是留在蜀地的朋友(见《唐诗鉴赏辞典》周啸天  相似文献   

1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家喻户晓,传诵千古的《静夜思》,曾经惹动多少游子的思乡恋情,曾经让人在如霜的月色中兴起多少对团圆的渴望与思乡的缱绻。而他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歌》)又牵动多少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在月夜捣衣声中传递出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翻开唐诗,类似李白这样腊月抒写乡恋别情的咏叹,不绝于缕,绵延成一道月夜迷蒙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对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有三种解释; 一、将“床”理解为睡觉的床,认为这首诗是写诗人“上床入睡时,因看到床前由窗口照入室内地面上自如秋霜的月光,而引发望月思乡之情。”(《阅读与写作》1993年4期《谈引用警语名句的错讹》)这样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虽然只有平谈无奇的20个字,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9.
月诗     
古往今来,咏月亮的诗词何止千万首,其中好诗好词也着实不少。以诗而言,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为此千百年来游子“举头望明月”,就会油然勾起故乡之思。李白在四川长大,热爱巴山蜀水,将出蜀时,写了一首七绝《峨眉山月歌》,通过咏月表达了对蜀地的依恋,诗也非常出色。以词而言,人们不会忘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千百年来每到中秋就会吟诵它,祝福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外国咏月好诗也数不胜数。歌德的《对月》,情景交融,被誉为“最美的月光诗”。有歌曲之王  相似文献   

20.
李白《静夜思》写望月思乡,引起天下华人的普遍共鸣。本文选录了五首外国人的英文译作,分别从“意义”与“文体”两方面,比照原诗,谈了它们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