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从理论上分析企业规模、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置"U"型关系,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正相关,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冗余在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基于资源冗余观视角研究校企合作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校企合作创新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事实上,只有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才能培养出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本文试图系统地讨论和研究"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企业合作全过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重要专题,包括校企全程合作是"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校企全程合作的主要环节和合作内容、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需要的政策法规支持等五个方面,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校企合作面临着组织层、理念层、利益层以及文化层等多个场域的博弈,二者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显现出企业"不想为"、学校"无力为"、双方"难有为"的冲突表征。要想有效缓解校企合作冲突,应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博弈整合,树立复杂性的校企合作思维,搭建服务性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问责制的校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企业大使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和高等工科院校的现状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相关内容,指出实施这一计划的难点在于校企合作。通过研究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结合我国现况,提出了能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的"企业大使"模式,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措施,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对"卓越计划"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进行分析,归纳为"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主体""项目合作"3种模式。比较研究国内的校企合作教育,主要采取了"顶岗实践""工学交替""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根据存在的3点共性问题,提出了多种模式并举、构建行业平台两项建议,为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寻找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的方法,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找出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以下研究: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本文以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桥梁系教学培养为例,试图讨论和研究"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企业合作全过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重要专题,着重关注"卓越计划"中企业在校企全程合作的意义和桥梁工程系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机制的建立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桥梁工程系校企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它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乏力,本研究通过对影响校企合作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25家企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企业员工(高职毕业生)开展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初步探明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明确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性、能动性及顾虑和期望,为政府决策、高职院校调整校企合作思维以及校企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建立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整合互动,促进了高技能专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在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利益冲突抑或是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导致校企合作中出现了"合作洼地"。因此,校企合作不仅存在双方的整合互动,更多时候是博弈中的囚徒困境。本文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单位,针对学院汽车技术工程系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洼地"现状,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境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这种困境的路径方法,同时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存在明显的学校"一头热"现象,企业缺乏积极参与的内驱力,热情不高。为了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政府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由于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与障碍的基础上,从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政策上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积极引导、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广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例,校企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4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提出了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长效合作新模式,并从学院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通过资源植入、资源互换,校企协同育人所产生的效益,探索了基于利益捆绑的深度校企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建设,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松 《职教通讯》2011,(22):49-51
职业学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寻求校企合作"宽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校企合作"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校企合作"亮度";瞄准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密度";改革校企合作的模式,显现校企合作"力度"。实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努力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有效解决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国家骨干院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情况,介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供其他高职院校参考借鉴。一、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学院在"五位一体"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按照"学院与集团公司、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宜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现实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境。分析研究目前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剖析了影响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构建欠发达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企业提前终止校企合作导致"一次性"校企合作大量存在。以4家提前终止校企合作的企业为分析样本,采用案例研究法,识别出合作成本高、学生难以管理、单位负责人变更、企业业务变化、企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和无法共享学校资源等6个方面导致企业提前终止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这些关键因素非校企之间的本质性冲突,是可控的、也是相互影响的,由此提出避免企业提前终止校企合作的建议: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分担弥补企业的合作成本;加强校企沟通;强化协议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模式下,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其具体合作形式是"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和主导作用、企业在政策鼓励下积极参与,其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高校寻求合作的能力匮乏、政府支持合作的力度不够。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首先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再次,夯实基础,工学结合,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大批具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高素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来实现。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与高职院校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研究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校企合作的合作模式为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工学交替结合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但校"热"企"冷"的局面始终存在,企业合作意愿不强,两者间难以形成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政校企三方要共同参与、更新观念、摆正位置、明确责权利及奖惩规章制度,使校企合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目前校企合作遇到的困境之一是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然而多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具有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表明,阻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转化为实际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随后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深入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在校企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改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设计了校企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的治理机制,包括信号传递机制、协议机制、信誉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