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多方面的二元对立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方法论正走向多元综合,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只有以多元综合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科视域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揭示出作为学科的教育社会学在知识性质和知识形态上的独特性,分析了教育社会学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社会批判的困境,以及实践取向方面表现出的学科特质。同时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危机"是伴随社会学发展及其逻辑演化的一个核心循环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不同,但不论是缺少应有的学科地位、缺乏统一的研究范式还是学科边界的模糊化,都与其方法论取向上的内在分裂直接相关。文章试图从两个方面消解实证主义方法论与反实证主义方法论之间的传统二元对立,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社会学危机"的本质和复杂性方法的潜在适用性。同时,通过深入挖掘社会系统论思想的演变过程,阐明复杂性方法与传统社会学研究的内在联系。最后,在详细考察社会学研究现状和系统剖析SACS具体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学研究的"复杂性转向"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对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学校德育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以往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追行了分析与批判,认为这样一种模式化研究反映了人类思维“简化”的陋习,以及学科化的研究取向,不利于深入揭示学校德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社会学的研究对以往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是一种方法论上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以来,在结构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方法论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的结构主义教育研究成果,兴起了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本文以研究取向和学科领域为依据,把结构主义的教育研究大致划分为认知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实践等七个研究路向,并对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本文还对不同路向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社会学方法论领域长期存在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社会学方法论.布尔迪认为社会学应以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利用"(场域)而把握"两头"(社会和个人).这种引入关系主义的研究方法,克服了由实在(社会和个人)取向的研究方法而导致的社会学中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布尔迪厄这一社会学方法论如今已成为人文社会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论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扑 《教育科学》2003,19(5):19-23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从背景看: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从学术取向看,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从交融结果看,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的角度,侧重研究主题、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对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探讨。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三个特征:研究主题:追随、反映社会变迁及教育变革;研究旨趣: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范式:由过去的二元对立走向现在的整合。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创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派。  相似文献   

9.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论上存在误区。并提出确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充分考虑本学科研究的系统性、灵活性、时代性与本土性特点,应根据时代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要求,从三个层面上揭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认识论层面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社会现象;在目的论层面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协调发展的规律;在选择论层面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中的教育社会问题。研究对象的三个层面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可以在整体上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通过对教育社会现象,尤其是对教育社会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协调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常的"三段论"不免失之粗混,方法论上的"综合论"实乃说到容易做到难。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方法论在我国艺术设计批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学方法论在我国艺术设计批评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社会学方法论评判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社会学方法论在艺术设计批评中的主要应用方式,以期为我国艺术设计批评的规范化和促进艺术设计的社会性功能的有效发挥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建国至今,我国的班级教育研究经历了介绍引进、践行改造、严重破坏、发展实验、反思重建、深化拓展六个阶段;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从集体主义为核心,走向集体与个性的平衡,以及迈步新集体主义的博弈;在研究内容上集中于班集体建设、班级性质、班主任工作三个方面;在研究路径上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野。展望未来的班级教育研究,应在复杂理论的方法论指导下使研究成果走向经验与理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叙事研究的复兴,强调扎根于教育现场,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意义体验的叙事取向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成为了教育社会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研究范式.尽管叙事教育社会学研究是从叙事学、文艺理论中借鉴过来的,但叙事教育社会学研究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视野.叙事教育社会学研究过程的实质就是从教育现场到研究者在教育现场中形成的现场文本再到凸显研究者意识的研究文本的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声音与签字即是研究者意识的具体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从其产生之日起便成为其他学科借鉴和运用的方法论思想。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安德森等人首先将功能主义引入比较教育研究,经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以及施瑞尔等比较教育学家的不断借鉴、运用和发展,功能主义在比较教育社会科学化的道路上始终成为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成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比较教育学所融合和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作了初步的回顾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今后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发展趋向。认为我国今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要进一步探讨教育研究方法论系统内部各层次的关系,方法论系统内其它学科方法论向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转化机制,特别要重视探讨当代西方哲学与教育研究的关系,社会科学其它学科方法论、如社会学方法论等与教育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两种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叶响裙在社会学研究中,方法论是一个基本问题。研究者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搜集所需的资料。那么,如何分析资料的性质,如何考察在研究中应用这些资料的方法,这些就属于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所涉及的内容是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它探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  相似文献   

17.
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涂尔干的这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体系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中的常人方法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人方法学是在对传统社会学作彻底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正是在其批判的过程中揭示了研究的“常人”取向与“现象”取向。常人方法学为教育研究对教育现象的回归指明了醒悟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条件下,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领域也受到终身教育体系“四个支柱”和“学会关心”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问题涉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身份角色和社会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学科视野是前提,而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是关键。从教育社会学视阈出发,运用整合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把实证、描述的方法与人文的、理解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学生社会性发展问题研究范式发展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20.
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初,解释论异军突起,指责以功能论与早期冲突论为代表的宏观教育社会学把学校教育当作黑箱的输入—输出模式,不能解释学校教育实际过程。解释论者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剖析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际过程,导致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的一次大调整,微观研究取向打破了宏观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实际进行的场所,班级系统本身客观存在着分层,班级学生适度合理的分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