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是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之路。日本公立基础教育中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给我们带来了启迪。借鉴经验,建立起我国中小学教师三种互动模式:区域、城乡流动模式;毕业生流动模式;东西部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及其所折射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区域内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解决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均衡发展。其中,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没有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有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婷  成云  陶青芝 《中国教师》2009,(Z1):313-31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基于这样的视角,通过对我国教师流动现状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师资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4.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为了促进同一区域内(一市、一县范围内)校际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可借鉴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实施我国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要做到:制订相关政策与法规,保证教师流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实施“同级同工同酬”政策,规范工资外收入,适当提高流向偏贫地区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教师的待遇;将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的实施与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注重宣传和精神鼓励,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地正在推行的"教师定期流动制",是来自日本的"舶来品"。它是推进日本基础教育校际师资均衡进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该制度实施的效果与制度目标还存在不小的距离。研究日本教师定期流动保障机制的有益经验,必将对我国更有效地推行这一制度提供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6.
汪丞 《中国教师》2006,(2):14-16
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其所折射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区域内(一市、一县范围内)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三个层面。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客观差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在实现区域内校际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再推进城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教育的均衡化。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缩小校际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区域内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拟从这一层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师资队伍属于软资源。软资源强才能恒强,软资源均衡才是真均衡。"教师定期流动制"作为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一种重要操作模式,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但是不少参与流动的教师忧心忡忡,人"流"心不"留"。破解这一困局,营造教师流动的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育质量,而合理的教师流动可以有效缩小学校间师资差距,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提出应建立全员参与教师流动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利益补偿与约束机制,实施有效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及其折射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而要解决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可以因经济上升或加大投入而得以解决,而师资如何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百姓的焦点话题,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于物质资源差距,政府部门只要有决心,有财力,是可以在短期内基本实现配置均衡的。而作为生产力要素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力资源,要实现配置均衡却要困难复杂得多。俗语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合理的教师流动有利于促进师资的合理配置,实现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整个国民教育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目前教师流动制  相似文献   

11.
汪丞  方彤 《早期教育》2005,(8):i004-i004
日本当代教育十分发达,教育均衡化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究其原因,其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功不可没。它是促进校际之间师资均衡发展,进而促进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最终实现整体教育均衡发展的极为关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城乡、县(域)内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师资不均衡现象突出,导致出现"择校风"、乱收费等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流动轮岗"。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流动,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在教师流动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如辽宁省沈阳市试行了教师定期交流制、上海市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现代化"成为焦点话题。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留心周边国家,不难发现,某些国家已将建立教师流动制度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韩国,相关教育政策明文要求,学校教师每四年必须流动一次;日本公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也被要求平均六年流动一次。他们认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的有序流动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合理追求和表现,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现实的差异性和政策的偏向性引发了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导致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化。审视教师流动现状,从宏观视角构建适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已成为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却直接表现为师资力量的差距。很显然,落后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这些地区教育长期落后的直接缘由。如果允许教师自主无序流动,势必形成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样,这些落后地区的教育到何时才能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怎样才能变成现实? 其次,大多数教师的流动,更多的是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百姓的焦点活题,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于物质资源差距,政府部门只要有决心,有财力,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配置均衡。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的有序流动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合理追求和表现,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现实的差异性和政策的偏向性引发了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导致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化.审视教师流动现状,从宏观视角构建适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已成为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成都会议上,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表示,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特别是质量上的均衡,各国公认其关键在于教师.诚然如是,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实行教师在城乡之间、优质枝与薄弱校之间的流动,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而这一举措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时流动教师的各种保障措施和动态管理.其一,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教师互派——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现象非常突出。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区开展了教师互派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教师,优化城乡学校师资力量配置。文章对教师互派活动的概念、背景、作用和可行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求对其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转轨时期的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尚处于不均衡的状态。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其中制度的短缺是根本的原因。因此,必须寻求有效的制度供给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