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标杆产业。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较低,已经制约了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本文以安徽省汽车产业为例,利用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从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表现层面、外部环境影响要素层面、竞争力形成层面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总结分析安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做强做大广东汽车产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广东增长速度最快且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十五"期间,广东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一跃成为广东九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国内外汽车市场的逐步接轨,汽车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广东汽车产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广东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设,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推动广东汽车产业做强做大,将大集团发展战略与企业集群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正是广东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集群内企业同样遇到了空前的困难。甚至破产。原因在于我国产业集群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专业化服务不健全、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该突出区域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升级。金华火腿产业发展的事实表明,产业集群升级有利于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道路,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协作配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立足产业集群理论,指出了产业集群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通过对合肥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合肥汽车产业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以提升其竞争优势,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辽宁汽车产业实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辽宁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制定跨企业协同信息化战略,已经成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辽宁汽车产业集群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为制定辽宁汽车产业集群信息化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大力招商引资,在政策优势的感召下,围绕毕节市力帆骏马汽车整车制造厂为核心,已有32户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毕节落户,96户零部件制造企业与毕节市经济开发区签定了投资意向协议,形成了载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的雏形。作者调研了毕节载货汽车产业基地,一方面具体分析了经济政策对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推动作用,并强调产业集群对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找出产业集群在滞后发展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毕节经济开发区培育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下,阐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描述了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竞争力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分析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运用钻石模型进行安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从而得出自主创新是安徽省汽车产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提升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最主要途径的结论。最后基于自主创新提出了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鹏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3):120-122
产业集群是构建节约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必选路径,它具有经济性,能够发挥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基于产业集群的节约型区域发展模式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重视环境建设,努力构建节约型产业集群平台;着力打造基于学习与竞合的集群文化,增强产业集群内部的科技创新活力;强制性地培育特定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节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汽车产业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市场占有率、政策支持对汽车产业集群绩效有着正向效应,但政策支持作用较小,而产业规模和资本投入对汽车产业集群绩效有着较小的负向效应,主要是由于集群内企业规模较小,自主研发投入不够和政府扶持方向单一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绩效,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政府应当扩大扶持范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产业集群的地理性和和植根性特点,各地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各不相同.研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各地区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实现地区产业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新的动力的关键.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在剖析江西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基础上,依据国内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总结了江西发展产业集群的几个模式,提出了促进江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考察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产业集群视角下,通过集群内部企业的横向联合形成集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建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构建一个联动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的动态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以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理论综述为基础,介绍汽车产业布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安汽车产业在地区和两个园区的产业集群布局情况,并分析了现有布局存在的问题。针对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西安汽车产业资源,优化汽车产业布局,形成汽车产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在空间上的毗邻,加强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指出外向型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存在渗透型、交叉型和重组型三种模式,两者融合发展时在企业家重视程度、运营模式、集群技术、供应链企业协作等方面存在困境,最后从开展企业家跨境电商培训、转变出口模式、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集群技术、提升集群供应链企业协作能力四个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集群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武汉市汉阳造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状况,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框架,分析汉阳造创意产业园的产业竞争力,探讨园区的集群效应和发展模式,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竞争等方面为园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为武汉市其他创意产业园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有低成本扩张型、资本密集扩张型和高科技产业扩张型三种类型。产业集群的模式主要有:轴轮式产业集群、多核式产业集群、网状式产业集群、混合式产业集群和无形大工厂模式。我国西部地区适宜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五大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应重点改良配套环境。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集群物流效率的高低对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汽车产业集群物流业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技术复合型服务产业,具有群内短距离作业与群间长距离作业、复杂性和专业性、集成化和网络化、整合性和协同性并存的特征。辽宁省远离汽车消费主要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物流体系发展存在着物流分割明显、运输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整合汽车物流资源,创建高效的集群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完善汽车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集群内物流和集群外物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完善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物流体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汉中茶叶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群化的发展模式,但其产业集群的发展仍然存在企业竞争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制度体系方面的问题。只有从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建设、产业技术升级、相关行业协会建设诸方面进行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促进汉中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更趋科学。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式,有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动市场开拓、推动区域经济规模扩张等功能。它包括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基于专业市场的产业集群、基于知识共享的产业集群等。各地应结合区域生产布局的条件,找出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做好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制定全面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培植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营造有竞争力的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9.
曹雪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17-19,37
葫芦岛市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令人振奋,葫芦岛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旺盛。针对产业集群的产业特性,采取相关措施,利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地域、技术和实验室等优势,服务于特色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产业集群与高校合作模式,采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优势带动产业集群向高技术高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新时期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一极,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PEST方法分析其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及模式,构建促进其集群发展的支持体系,为沿海后发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