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雷蒙德·威廉斯大众文化思想的理论立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雷蒙德·威廉斯是二战后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威廉斯批判了英国的精英文化理论传统,对“文化”、“大众”观念进行历史审视和重新建构,进而超越传统的文化贵族立场而站在整个人类文化前途的立场上看待大众文化的发展。在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立场和理论基础这些关键问题上作出了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解答,为大众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代美学面临的困境,指出以艺术为中心的本质主义美学观,美学研究者固守的精英文化观念对世俗生活的拒斥态度是造成当今美学与生活疏离的原因。美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走向现实、走向大众、走向生活,我们提倡"生活美学",它的产生是美学学科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它是人类学思维范式对应的产物,生活本身与美本身在本体论上是统一的。对待社会生活诸多的审美文化现象美学研究者应持宽容的态度更多地纳入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有关"反本质主义"的持久论战表明,在处理一些知识、概念问题方面,学界都能较有效地规避本质主义的禁锢,并防范反本质以至陷入相对、虚无的陷阱,但在处理理论体系时,则往往无法逃逸出僵化的思维模式。这种僵化主要表现为对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二元区分的盲目固守。而理论体系归根结底涉及到文学理论的"美学立场"与功能问题。对此,关系主义重新启用了"美学立场"这一左翼思想界很具实践效能的传统概念。不过,它并没有因其美学立场而放弃文学性质与特征的研究。话语分析这一方法论有效地将美学形式与立场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立场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演变经历了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教育审美学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美学出现了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它表现为三种样态:一是在教育学中直接沿用美学概念;二是对美学概念予以教育学的移植;三是对美学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教育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教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立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众文化所持的立场是任何一位大众文化研究论者理论分析的第一起点,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从平民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研究立场出发,凸显大众的主动性、抵抗性,将大众文化文本视为“大众生产式文本”,重视“符号生产力”,强调大众从文化消费中获得的“快感”、“意义”,挖掘大众文化运作中的权力抵抗因素,是对以往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发生的,也是人在生活的存在中进行的。生活立场是教育的必然立场,"教育生活融合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交往说"等都反映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培养人的生活能力,让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要持守培养人的生活智慧、体验生活幸福、提升生活境界、育化生活品质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杨青怡 《文教资料》2008,(17):69-71
文章通过抓住柏拉图的理念论和道德禁欲主义,结合现代文化对于纳粹美学的研究,提出了偶像立场的概念,并借助心理因素的探讨和柏拉图自身的特点逐步论证,最终得出理想国是一种偶像立场的乌托邦形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从已有研究的视角、内容、结果等方面来看,男孩危机的说法尚缺乏严密的论证,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足以得出男孩危机的结论.站在教育学的立场看,男孩问题的实质在于相对于女孩,其自身的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教育中的异性交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学科立场,这一立场是以学科理论来解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象和问题,以期构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它把农民工子女看作是问题儿童,是一种解释性的研究框架,是对农民工子女整体人格的分割,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的是背景知识,是解释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存在着缺陷。因此需要转变立场,就是从学科立场转向实践立场,即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中树立关注、关心和关爱的立场,建立农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关心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近年来国内关于立场及立场表达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国内立场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立场理论引介、立场系统研究、表达手段个案研究、不同语域对比研究、跨语言对比研究及汉语二语教学研究等六大部分;同时也存在系统研究不足、研究内容不平衡等问题。综述立场及立场表达研究,可以为语言本体研究、汉语二语教学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尔泰苦难的人生历程与特立独行的治学风范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逻辑起点上,高尔泰提出研究美学首先要研究人学,人学是美学的起点;在理论特征上,高尔泰立足于浪漫美学的内在要求,充分展现了浪漫美学的对立性原则、情感本体论和精神的主体性等美学特征;在价值追求上,高尔泰执着于人的追求从而试图建构人学美学,彰显着鲜明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2.
教育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是由教育学和美学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新世纪的教育美学应突破表层的美育及“工具水平”的研究层次,实施深层的,形上与形下完善结合的理论建构。它以教育的审美规律为其研究对象,所关注的不仅是教育效率的提高,而且是教育美学精神的深层发掘,整个教育系统的审判改造,人文精神的大力弘扬和人生境界的根本达成。  相似文献   

13.
西方美学在很长时间内弥漫着关于"美是什么"的争论。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源于其客体路线的理论迷误。只有从主体出发,我们才能为美学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首先,美学的核心概念不应是"美",而应是"审美";"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在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都先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其次,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我们就会在"审美"中得到一种以"看"和"听"为典型形态的基本感性。这种基本感性便应该是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人生美学一直是中国现代美学所关注的话题。当代人生美学的研究已经从人生美学的基本理论、审美形态向学科层面推进。在已有的研究中,似乎较少关注自然与人生美学的关系。本文提出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其基本观点是,人生即是"向死之生"的自然过程,人生美学的研究似乎应该首先关注人在这个自然过程中的审美需要。从自然出发来审视人生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生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者说,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的中心问题是建造起审美的自然人生,在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社会法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自由和超越,以满足人生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5.
“美学视界”中的数学教育从数学“真善美”相统一的视点出发,深刻剖析数学教育中的“美学空场”现象。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文本中的“美育基因”,寻绎数学符号的“美的历程”,构筑“审美·立关”的教育范式,经由师生“生命·实践”的美学活动,达成数学教育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16.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是呈现美学要素的载体,是落实美育目标的媒介,深入发掘教科书美学要素和美育功能,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研究体系,为教师利用教科书进行美育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学生审美发展的目标。建构教科书美学需要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梳理,以明确其研究范式。同时,作为教科书和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有必要明晰二者在教科书美学中的基本样貌、地位以及联结着两大板块的内在机制,以此明确教科书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前出现的诸种革命文化现象显示的是我们与革命文化的血缘联系,革命及其美学经验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浸透进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中。从西方后现代角度做出的研判,仅能够得到皮相,而无法深入内脏。这提醒我们,西方的理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商业化和遗忘的操作也不是正确的对待态度,只有正面的反思和研究才能揭橥真相。我们应当重新梳理革命中国所留下的文化遗产,探究革命审美的复杂化生成与演变。“偿还”被忽视的革命审美传统,在文论重建的西方、古典资源之外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辩证的审美观,这一审美思想主要体现为实用与审美结合、自然与创新统一、高雅与通俗共赏、创造与欣赏并重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李渔生活审美实践中有充分体现。其辨证审美观也告诉我们生活审美是可能的,以及如何进行生活审美,这对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工程技术美学观点上阐述了水电站厂房环境的重要性 ,探讨了水电站厂房环境设计的美学要求以及水电站厂房环境的美学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