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倩 《成人教育》2018,(5):75-79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文章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了解析,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即精准发动宣传职业教育,转变贫困人口教育观念;优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精准培养帮扶对象;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能.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提高贫困人口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形成人力资本,以及可行能力理论认为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途径来提升人的可行能力,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全面把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外延关系,准确理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涵义,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发挥,在制度安排上以"扶职业教育之贫"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在政策实践中"依靠职业教育扶贫"来提升人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为核心,以构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基本路径为主题,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深入挖掘,转变教育精准扶贫的主体、内容及方式等因素,实现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深度理论耦合,阐释精准扶贫工程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提升贫困地区社会生产主体(适龄劳动力)的自主"造血"能力。提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以造血式扶贫为主要方式、适龄劳动力为主要扶贫对象、职业能力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重路径,实现由见效周期较长的基础教育扶贫向教学周期短、时效性更强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坚阶段,职业教育扶贫面临扶贫对象识别如何更加精准、扶贫主体间如何更加协同、扶贫供给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扶贫成效如何更具持续性等问题。而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扶贫实践中扶贫对象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扶贫治理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供给乏力,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培养受限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需要构建基于扶贫对象需求的职业教育扶贫制度保障,完善基于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扶贫治理机制,拓展基于多元优质的职业教育供给内容,遵循基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5.
在"以人为本"和"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贫困人口的受益与发展应是旅游扶贫研究的重要落脚点。本文在梳理国内旅游扶贫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以扎尕那藏寨贫困人口感知视角展开研究。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分析得出:扎尕那藏寨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绩效感知一般。未来应在宣传营销的基础上,重视参与,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精准化程度,注重脱贫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战略指导思想,单纯的经济援助和项目带动扶贫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精准扶贫的要求。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实施教育扶贫并且凸显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学生资助、精准培养、扶贫培训、就业、社会服务几个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服务于精准扶贫的路径,为地区脱贫攻坚以及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充足、前景广阔。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协同合作助力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国家层面上需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制度、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经费管理制度,鼓励发展西南民族特色职业教育,搭建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对口支援互助平台;地方政府层面上要发掘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招商引资,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层面上完善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创新制度,构建职业院校定向教育扶贫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后扶贫时代给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提出了多元化、融合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要求,但当前职业教育扶贫工作还存在扶贫主体间缺乏互动,扶贫供给与贫困群体需求错位;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不足,扶贫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职业教育扶贫与产业发展错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等问题.为适应后扶贫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完善职业教育扶贫主体协同机制,增强扶贫供给能力;打造职业教育扶贫区域协同机制,冲破城乡隔离困顿;优化职业教育扶贫产教协同机制,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把社会发展仅视为单纯的经济现象的传统社会发展观对扶贫所导致的弊端,指出应当用全面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扶贫,把扶贫汇入经济发展的主流: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以贫困人口的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在扶贫中,应当考虑到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社会心理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引入贫困人口民主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险和竞争等新的机制,运用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种扶贫项目及其结果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三个方面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把社会发展仅视为单纯的经济现象的传统社会发展观对扶贫所导致的弊端,指出应当用全面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扶贫,把扶贫汇入经济发展的主流: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以贫困人口的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在扶贫中,应当考虑到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社会心理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引入贫困人口民主管理和监督、社会保险、竞争和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等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机理及脱贫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贫困县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精神贫困已经成为制约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统计,梳理集中性贫困区域农户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分析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原因,从学理上探究精神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扶志、扶智、扶职和扶质四个维度提出深度贫困县精神扶贫的路径选择,为解决集中性区域深度贫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扶贫对象和贫困类别认定的精准性,构建以经济帮扶为主要手段,融合诚信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为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贫困生认定程序、帮扶理念、返贫预警机制三个优化,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提升贫困生内生动力和长期跟踪反馈机制以预防返贫。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开展图书下乡进村活动,是文化扶贫最直接的形式;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共享信息资源、远程教育及终身教育服务是文化扶贫的一种主要形式;还可以通过与政府和基层文化教育单位合作,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背景下,各省全力助攻脱贫攻坚战,在物质贫困的问题上得到有效的遏制,而精神贫困却成为打赢这场战争的阻碍.精神贫困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使贫困人口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贫困的消除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只有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手抓,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扶贫和脱贫之路.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理论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与"扶贫内容"三个维度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重大调整,即"漫灌式"粗放帮扶向"滴灌式"精准帮扶发展、"输血式"外向帮扶向"造血式"内生自扶发展、"经济性"物质减贫向"观念化"精神脱贫发展.这对于指导中国当前打好扶贫攻坚最后一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驻村扶贫工作队已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通过2年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基层实践,认真思考研究精准脱贫视域下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原则、职能职责的发挥、角色定位以及实际工作现状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回顾"工作队"的历史沿革,精准其角色定位,进一步厘清其职能、职责和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管理,对于推动其职能和角色转变,更好地落实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扶贫开发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海海东地区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和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今后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海东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全面脱贫时间节点的到来为教育扶贫开启了新的思维起点,向教育扶贫提出了过程性挑战。基于后扶贫时代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教育扶贫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有赖于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扶贫、扶智与扶志、农村教育贫困与城市教育贫困、扶贫主体与贫困主体、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等关系。后扶贫时代的教育扶贫应诉诸多维关系视域的系统化行动,在扶贫实践中需进一步凸显教育发展的功能建设、精神扶贫的价值指向,关注特殊贫困人群的主体特征、倾听教育贫困者的主体诉求,探索国际教育扶贫经验的在地化实践,推动实现我国教育扶贫经验的国际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贫困区域分布广、发生率高、程度深,并存在一些特殊困难。打胜河北扶贫攻坚战要从突破区域、突破方向、突破瓶颈、突破途径和突破机制五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