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范进中举》课的起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引出新课的学习。师:与《孔乙己》写作意图有类似之处,均为控诉科举制度戕害读书人的罪恶。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败北者,范进是中了举,发了迹。皆是热衷功名,一个爬上去,一个被吞噬。皆是中毒极深,一个被吞噬而仍然麻木不仁,一个中了举欢喜得发了疯。请同学们迅速翻阅课文,找一找描绘范进发疯丑态的语句,站起来谈一谈。(生翻阅课文。)生1“:噫!好了!我中了!”生2“: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生3“:他爬将起来,又拍手大笑。”生4“…  相似文献   

2.
小议胡屠户     
谈到《儒林外史》,许多人会联想到“范进中举”这个情节。通常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范进中举后如何发了疯,我以为最令人咀嚼的不是范进本人,而是他的丈人——胡屠户。胡屠户本人是个杀猪的,没文化,属于社会底层。但他完全通晓阿谀奉承之能事。作品描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先前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拿了“—副大肠和一瓶酒”,与其说是来贺喜,不如说是来训斥。他把范进称为“现世宝”(丢丑的家伙),说范进“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称范进是“烂忠厚没用的人”。还自以为是地“教导”范进:“看…  相似文献   

3.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如讲<孔乙己>和<范进中举>2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4.
曹兰翠 《湖南教育》2002,(10):40-40
一、推敲辨析,比较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异同,能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课文时,先重点分析《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从而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孔乙己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再让学生读《范进中举》,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范进的性格特点的。有了前者的“一”,学生就能顺着思路得出后者的“三”,并由此比较出两课的不尽相同之处。我列出提纲…  相似文献   

5.
范进和孔乙己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两个读书人。范进中举后居然欢喜疯了,孔乙己再穷也不肯脱掉又脏又破的长衫,这一切在学生看来只感到滑稽好笑。然而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去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理智地认识和批判那罪恶的封建社会和腐朽的科举制度,并从感情上憎恶那庸俗、丑陋的官场生活和人情世态。我们可以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在分析范进和孔乙己时,详细分析其所处的人文环境,以增强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一、生活时代不同范进和孔乙己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大背景中的人物。《范进中举》创作于18世纪中叶,正值清王朝的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6.
范进和孔乙己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两个读书人。范进中举后居然欢喜疯了,孔乙己再穷也不肯脱掉又脏又破的长衫,这一切在学生看来只感到滑稽好笑。然而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去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理智地认识和批判那罪恶的封建社会和腐朽的科举制度,并从感情上憎恶那庸俗、丑陋的官场生活和人情世态。我们可以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在分析范进和孔乙己时,详细分析其所处的人环境,以增强学生对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范进和孔乙己分别是《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是五十多岁的老童生,都是在科举考试道上的下等读书人,他们亦痴亦狂,不断追逐功名,都想爬上“人上人”的地位,他们都是科场上的疯子,最终落得个悲哀下场。  相似文献   

8.
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我有意把它们合起来讲。分析艺术形象时,我看到同学们对孔乙己和范进的命运极为关心,便命了两个思考题让他们讨论。  相似文献   

9.
范进中举后疯了,学生听讲后哭了。范进疯了,是因为他太兴奋了;学生听讲后哭了,是因为他们太伤心了。乍一看到老师讲《范进中举》而学生偷偷哭泣的报道时,甚为、疑惑:是哪住老师课讲得如此之好,竟然能让学生听后落泪?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到处恶搞、全民愚乐的年代,要把一篇课文讲到让人流泪的程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0.
有同志说过:要教会“写”先要教会“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会“想”,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于是我就有意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想象。遐想联翩思路广开嘛。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联想,想象。1.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讲《范进中举》时,我问: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异同?这两个人物形象能够说明一个什么共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最短的一篇,也是作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者用寥寥数页的简洁凝练的笔墨,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丰富的主题意蕴。然而,对《孔乙己》的主题解读,几乎形成定论的是:《孔乙己》是与《范进中举》一样,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的批判。然而,简单地将小说的主题归结为封建科举制度对...  相似文献   

12.
小引:这里所说的“尾声”,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说的课堂小结,也有异于大家熟知的课后练习。它是指一种独立的、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一个由课堂教学自然衍化出来的环节。请先看一个教例。在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上,《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两篇紧紧相随的传统篇目。我为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了这样的“尾声”。课题:我更喜欢(孔乙己》(或《范进中举》)  相似文献   

13.
张德敏 《现代语文》2007,(6):114-114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不停的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了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几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  相似文献   

14.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连林风,杨怀云《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效。现将二者的不同点比较如下:1.写作时代不同,但其主题相同。《范进中学》写于1...  相似文献   

15.
范进与孔乙己之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表现主题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深刻透彻分析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小说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时代背景。小说《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范进和《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 ,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是封建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 ,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幸受害者。但是 ,一位疯癫的举人范进和一个落魄的童生孔乙己 ,他们的性格内涵有一定差异。范进懦弱委琐 ,甘受屈辱 ,一脸自卑自贱的奴才相 ;孔乙己虽穷困落魄 ,却自诩“君子固穷” ,有一股自视清高、孤芳自赏的傲气。孔乙己…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但如何认识孔乙己这一文学形象,却一直存在着一些分歧。过去,有些同志将孔乙己与范进并提,视为同一文学典型。还有不少“教参”及讲课人,把孔乙己当作批判对象,视他为一个十分可笑的人。其实,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范进是人格极为卑贱,思想极端庸俗的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李镇西老师发表了《让“教”与“学”融为一体》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在该文中反思了自己多年前在省级教学大赛上执教的《孔乙己》,认为该堂课是因为碰巧有学生提到了他预设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个问题而显得很成功。如果没有学生提,他自己也会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可见那表面上是尊重学生,骨子里是尊重自己,是典型的“假民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不怎么得志更不得势的读书人,我对《孔乙己》《范进中举》这类写读书人的悲剧小说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总想以他们为镜,更好地看到自己并反省自身。那么,我在范进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呢?  相似文献   

19.
班级:初三 (1)班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孔乙己》是一篇内涵丰厚的社会问题小说,其中的深厚内涵老师当然可以直截了当地讲授给学生,但我认为如果老师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品味,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用心去感悟出来的。   [前期准备 ]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认清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一大社会因素——制度。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笔下一个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孔乙己,探究了造成他人生悲…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中的丁举人强横霸道,凶恶残酷,对偷了他家东西的孔乙己“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备受凌辱,中举后众人争相送米送鸡送酒,极力巴结讨好,就连做过一任知县的张乡绅也忙去拜访,送银子,给房子,攀附拉拢唯恐不及。举人到底是什么官.如何这般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