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面对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作为语文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从中寻找契合自己写作的共鸣点;二是要鼓励学生多写下水文,从中寻找能够提升自己习作质量的关键素材;三是要鼓励学生多修改,要不断读自己的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提升自己的习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些目标对于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三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改,既是连接本次习作与下次习作的桥梁,又是教师习作指导的延伸、拓展和补充,在作文教学中起着反馈写作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习作评改往往采用教师包办的方式,容易导致写作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师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作文的优劣,不能及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写作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的学科,此后的中学和初中一直接受写作训练和培养。但无论是刚开始写作的小学生还是已经有自己独特观点的高中生对于写作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而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写作所持有的态度。根据长期调查发现,学生初期阶段对写作形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老师对于写作课所抱有的教学态度。习作评语是写作练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语文老师在讲解作文时不能做到一对一的细节关注,学生对于自己写作方式的认识大多来自老师在阅读自己作文之后的评语。因此,习作评语是关乎语文教学和师生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到四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增强自信。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和加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习作的评语也要以此为重点。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走边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用自己的心去感怊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情去评价孩子们的习作,用自己的一词一句去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被欣赏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生作文,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第三学段叫"习作",第四学段叫"写作".写话,就是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乐于写话,养成"我手写我口"的习惯.学习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模仿中学习,让学生效仿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学生经历了习作...  相似文献   

9.
王洁 《考试周刊》2011,(27):63-63
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写作、阅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习作教学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那么习作教学将如何进行写作能力培养呢?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撷取写作的养分;倡导个性化教学,解放天性和思维;加强习作锻炼,以阅读为铺垫。  相似文献   

14.
(习作内容)向别人介绍自己。教材作了三方面的提示:一是可以先简单地写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二是选取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如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等;三是写完后与同学们交流、评议。(设计理念)1.语文新课标在阶段任务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写道:“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次习作是学生在低年级练习写话的基础上第一次和作文接触。激发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之大.然而,从教多年使教师感到最困惑的就是作文教学,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作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的写作更是毫无头绪.当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这些目标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但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8.
郭赟 《小学生》2012,(11):54-5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写自己心中灵动的世界。三年级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了个层次,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内蒙古教育》2012,(14):56-57
习作是学生灵活运用语文能力的体现。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对事物的思想以及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习作却成了学生发愁、老师头痛的大问题。常见学生翻开作文本,嘴咬笔头,愁眉苦脸下不了笔;老师翻开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的学生习作长吁短叹。要想摆脱上述习作教学的困境,教师需要提高习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在写作方面取长补短,各种习作技巧逐步形成,作文质量也随之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问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习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告诉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给学生习作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