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没有比X更Y的(了)"是现代汉语口语常用结构之一,而且是主观性极强且具备主观大量(程度量)的结构。本文对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进行了详细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X比Y还W”具有统一的构式意义,即反预期比较。“X比Y更W”的构式意义为递进比较。二者在构式上存在着差异,没有共同的语法意义。二者还具有主观性差异,还可以兼容共用。二者在句法表现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构式意义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
“X比(Z)最Y还W”是现代汉语比较句中一种特殊的构式.该构式的量度特征表现为“主观赋量”、“完型分析”和语势强调;具有一系列与主观性相关的构式特征:夸张语义、递进褒贬、反预期性以及反语使用;类推和认知心理的双重作用是构式产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你)看看人家(X)”构式主要是对被指称者“人家(X)”的赞赏,其构式义的浮现依赖于X的准入条件、背景语境以及人称代词“人家”的隐含态度.它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在语篇中所起的语用功能主要是焦点功能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5.
"X比Y还W"格式是指表真实、实际比较的语法构式和表极性程度的修辞构式。修辞构式是一种具有修辞功能的虚比构式。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修辞构式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参照点模型。认知联想的触发、形式的模因移植、认知经验的突破和意象图式的动态化促成了"X比Y还W"格式从语法构式向修辞构式演变,使其具有了夸张的修辞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写西昌方言中“X打X(Y) (L)”格式,指出该格式是数量结构,分析X、Y的数词构成,并根据“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认为“打”是一个表示主观情态“量多“的“量度助词“。  相似文献   

7.
“大X(的)”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用“大”和“的”凸显“X”的语义特征,表达对某一事件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的主观评价。在构式演变上,“大X(的)”构式来源于“大+身份名词”,随后“大+时间词”的用法出现。“隐喻认知观”是“大”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的动因,也是构式义由“大+身份名词”隐喻到“大+时间词”的动因。语境吸收是促使构式义凝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没有X只有Y"依据意义可分为突显式、条件式和评判式三种类型,其中评判式已经形成构式。评判式"没有X只有Y"根据X、Y的异同有两种构式义,共同点是都重在突出人的因素,而且形式简短,很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常见于口号或广告语。三种类型的"没有X只有Y"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主观化,同样主观化也是两类构式义间演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根据"X进去,Y出来"构式的特征,从"X、Y"的义类特征方面将其分类,并考察了"X、Y"的功能类型以及构式的句法功能。构式具有主观评注的语义功能,能通过前后对照,强调反差之大。此外,探讨了构式的传播机制,并认为容器隐喻和类推是内因,语言使用者和社会环境是外因。  相似文献   

10.
"没有……就没有……"这一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早就出现,最初用关联词及标点符号连接,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没有X就没有Y"结构。根据构式语法理论以及"没有X就没有Y"结构在结构-语义上的特点,我们将此称为"没有X就没有Y"构式,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该构式进行分类。此外,"没有X就没有Y"从条件复句经过压缩与整合而质变为"没有X就没有Y"构式,并且在象似原则,尤其是距离象似原则和顺序象似原则的促动下,"没有X就没有Y"构式逐渐形成,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能产性,适应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凰 《语文知识》2011,(4):43-45
“再X也Y”构式是口语中常见的构式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再X也Y”构式中“再”和“也”的隐现问题,发现“再X也Y”构式中的“再”是可以省略的,省略后句子依然成立,但已非该构式;“也”也是可以省略的,省略后句子也依然能够成立,且仍是该构式,但是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构式语法框架内讨论了汉语“不就X”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论述了“不就X”的主观量及历史渊源,认为:(1)该构式表示说话人主观上的“看轻义”,语用上有“不屑、轻蔑、轻松、容易、不重要”的含义;(2)整体上表示主观小量义;(3)“不就X”来源于“不就是X吗”结构,语气词“吗”的脱落与“是”的省略为其提供了句法上的可能,汉语双音化趋势与类推机制是“不就X”成为独立构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没的(得)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和构式化过程,演变很复杂.具有[+不说]语义特征的“没的(得)说”首先词汇化成“肯定”义的形容词,语义再进一步虚化和引申,演化成了话语标记词和具有强主观性“高程度”义的典型构式.“没的(得)说”结构式的语义从“否定”到“肯定”再到“高程度”,语义的推导越来越不依赖组成成分,语义变得越来越不透明,构式的构式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苏欣 《华章》2013,(31)
“更”和“还”两个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X比Y更W”和“X比Y还W”两个比较句式虽然相似,某种条件下可相互替换,但也有语法差异,某些语境中不可替换,且都可以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构成“(V)一种很新的X”在网络语言特区中由客观陈述发展到主观评价:一是肯定强调义;二是隐性否定义,即“反话正说”。当行为事物性状超过常规,“新”的语义发生变异,超量因子[+过于]被激活,表示太过新奇而适得其反,构式由语法构式演化为修辞构式。两种构式义的逆反关系导致构式呈现正向和负向两种评价功能,其赋得源于主观性、交互主观性和礼貌原则的实现。构式广泛传播并跻身流行语之列是网络语境、认知心理和高频类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比X还X"句是现代汉语比较句中的一种特殊建构,是常规构式"比X还Y"的派生构式。该句式被广泛运用于网络、口语和文艺作品中,经常用来表示一种"超X"的意义。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审视和考察这种语言现象,分析其句法功能和意义,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主语的某一特质。该构式对其中的"X"进行了压制,压制的作用使名词和动词等也能进入该构式,不断扩展和丰富该构式的表达形式,而对其识解涉及转喻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Preparalindel(o)ff空间进行了探讨,给出了Preparalindel(o)ff空间的一个等价刻画:X是Preparalindel(o)ff空间的充要条件是X的每一开覆盖U都有加细覆盖V,V是Preparalindel(o)ff集,且对每一个x∈X,x∈Int(st(x,V)).并且证明了:若X是Preparalindel(o)ff空间,f:X→Y是可数对一开映射,那么Y也是Preparalindel(o)ff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有X就是任性"是口语常用的结构之一,借鉴构式语法理论,我们称其为构式,该构式有自己的构式意义,即"对X性状意义的主观评述高量级",进入构式的成分都是口语性较强的性质形容词,心理状态动词及少量含有状态义的其他成分。该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都是构件整体复合的结果,本文在对其构件、主观量和主观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该构式的形式与构式义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X1+Y1,X2还Y2呢!”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将“还……呢”的功用落实到各个分句中,就应答人而言,激活听话人推理机制,加强语气或反前分句预期;就听话人(之前的发话人)而言,证实预期或先反后分句的预期,进而反前分旬的预期。分析发现,此类句式的意义是整个构式赋予的。第二个分句中的“X2+Y2”存在一个判断逻辑真值的问题,如果为真,整个构式的意义为“X1+Y1,没什么稀奇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为假,则为“X1不/没有Y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