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因此,在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的视野中,教学设计具有迥然不同的旨趣与方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转型,试图以课程理念发展为背景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凝聚和整合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知识,解决传统教学设计范型与促进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求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某种超越和制衡,是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自觉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走势嬗变的一种尝试,我们需要关注教学设计转变。  相似文献   

2.
课程表现性目标取向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表现性目标取向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以及学习者和教育者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精神。在该取向的指引下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应尊重儿童个体差异 ,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设计以发展儿童创造性为中心的学前教育课程 ;重塑教师角色 ,重视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课程评价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管理,是在职业能力开发思想指导下,解决有关职业能力开发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质量控制等操作程序和策略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多年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证明,高职课程开发与管理必须针对学习者实际,以创设职业情境、重视个体发展、形成职业能力为价值取向,提高课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估范式是一种从价值观到具体指标体系再到操作环节和行动都体现以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行为模式。本文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课程评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评估范式转型面临的困境与障碍,探索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估范式中教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专业群背景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探讨了专业群背景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整合.专业群背景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要以创新能力为核心课程观,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课程实施手段要区别干传统的学科体系,其构建要突出外语类课程的优势,建立真实业务流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模块化设置以适应不同的就业岗位需求,并将其打造为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拓展训练进行课程开发,应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课程教学目标,并纳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对拓展训练实施课程管理,是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保持拓展训练的有效性及持久性的重要策略.拓展训练课程的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要以积极人格为价值取向,有助于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程度存在不同,这导致了其在课程实施中的文本或人本取向的不同。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程实施的人本取向。通过强化教师培训、课堂观摩教研和进行教学反思等策略来完善教师的PCK,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实施由文本向人本的取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教学设计视角解读"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案例,发现三大显著特征:第一,重视ICT应用及关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第二,特别注重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第三,真正体现面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新的教学范式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的范式,历史教学设计需要变革,美国历史教学设计已经彰显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成人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复杂课程生态,决定了它具有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独特课程范式。主要表现为:面向"全体"成人的开放课程、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以"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课程和以"实践"为方式实施课程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文设计关注系统性的教学实施。自20世纪末期开始,教学设计逐渐出现深入化和弹性化趋势。在教学理论方面,中北欧的教学传统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提倡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教师专业自主、强调教师不断反思等等,可以给课程改革以新的启示。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不同的知识类型可以为语文教学设计提供不同的分析视角。就教学范式而言,行...  相似文献   

11.
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设计在课程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汽车销售实务课程设计,就是从汽车销售员岗位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和设计,从而体现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课程目标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目标是现代课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内容层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科类课程目标、学段课程目标三个层次,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课程目标的制定基本上由专家来完成。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除了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它对课程编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取向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实质上是关于教育培养人的理论。该学科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时代需求来看,都应坚持人文价值取向,而且这一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需要从彰显目标的人文取向、凸显内容的人文价值、体现实施的人文关怀和发挥评价的人文导向等四个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5.
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不能随意而行 ,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实践——体验、问题——探究和情境——陶冶等方式引入课程资源 ,改进教育教学活动 ,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孟丽娟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1):44-45,57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英语实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业导向基于任务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模式,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任务活动实现语言教学的形式与意义的高效有机融合,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系统化整理并逐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在内涵、特征、类型等方面发生着深刻改变,主要表现为:课程核心功能更加凸显,内容范围拓展深化,技术融合趋向深度;课程改革逐渐显现出丰富化、多样化、校本化、定制化、智慧化的发展倾向;课程开始演化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综合课程、生命课程、数字课程五种类型。课程的变革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在未来,课程实施要求深化师生未来意识导向、聚焦核心素养价值目标、营造未来课程实践氛围,不断推动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本单元,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率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学生消费高等教育资源的基本单位和载体。其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课程的要素来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全部条件及基本组成部分的总和。课程资源依据其特点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作为一个系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归纳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科学课程.各层面的教师教育院校在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是有差异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体现在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善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的课程模式等方面.教师教育课程管理仍存在学科本位、教育类课程地位相对较低、课程设置针对性滞后等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走向将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变革的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和课程实施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