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清代台湾中部地区客家移民家族族谱中所记载的开台祖先传说,考察在当时当地的地域社会复杂条件下,移民建立自己家族意象的过程。家族系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包围之下,不仅能够生存、发展,而且能够不断地自我分化。藉由对开台祖先的尊敬,在族谱内记载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传说,使得家族成员自我反思,产生一种族群自我参照的系统。祠堂与祭祀公业的确立,让家族成员间有互相沟通的网络。并藉由编修族谱的过程,汇集家族成员共识的基本准则。族谱编修完成,即表示已达成族群共识,宗族组织运作亦随之系统化。家族意象在抽象的宗族精神与具体的经济生活都确立之后,家族移民由原乡到移居地的移民过程才算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2.
在泉州地方族谱的海外移民资料中,以单身男性向外迁移者居多,他们通过在海外谋生的方式来赡养在家乡的父母与妻儿。由于有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便产生了移民同家庭或家族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原家族或宗族的重要活动,如修祖祠、祖坟、族谱及家乡家族的公益事业等都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魏氏宗谱》为例,对族谱祖先世系的描述,以及后世修谱对"祖先事迹"的叠加进行了仔细的辨析与对照,文章认为族谱不仅有"收宗敬族"的效果,而且有家族在地方社会权势积累的体现,宗族的发展同时迎合了国家礼仪制度的转变。这种迎合决定着宗族的正统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皖桐香山戴氏宗谱》有关祖先历史的记叙除了证明该姓是有籍之民,是桐城望族,还通过编修族谱、建立祠堂等宗族组织活动,强调了自身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并试图表达并传承隐蔽其中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中国华南的族群研究已经不少。但是,有关潮汕地区的族群研究成果却是不多。因此,该文试图对潮汕地区的族群情况问题进行探讨。在饶平县X村,开基祖从海南岛移民到那里的时候,将入赘风俗作为移民的依据,这些习俗在华南地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入赘风俗本身不是问题。笔者所提到的问题就是在清代他们形成宗族组织的时候,X村的人们通过入赘风俗的文化实践,特别是族谱的编者重新贴上自己的来历是外来人的族群标签,才能够主张和证明自己的文化正统性。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强烈的保守情怀,以及念旧、不忘本、崇祖敬宗、缅怀先人的特质,表现在谱牒的编修之上。族谱是一氏一族的世系和血缘关系之纪录,是不同时期、不同民系的先人所遗留的文献史料与历史纪录。客家人注重族谱之编修,族谱是传统的历史文献及珍贵的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人物与地方史料,是客家民系各姓氏之渊源、家族历史的记载体裁。"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型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之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对于客家人来说,族谱承载着个人的根,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客家族谱是客家文化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编修族谱是客家人优良文化传统,一部体例完整的客家谱牒,保存了丰富的客家文化材料,值得加以活化保存。在今天信息数字化时代,族谱数据(Genealogical Database)的建立,进行族谱文献数字化,不仅可以寻根溯祖,亦可以让族谱文献达到充分利用与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南宁市友爱村存有一部《遂昌户黄氏族谱》,这是一部生动的、原汁原味的宗族迁徙史,承载着这一移民家族的世系繁衍,其中包含族人的宗族世系、姓氏源流、婚姻亲属关系、宗祠情况等内容,它不仅是黄氏家族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也为南宁市乃至广西的宋代移民家族个案研究和南宁城市发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佐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一般认为家族整合的途径主要有族类记忆、祠墓祭拜、家族通财.这里以清代巴蜀移民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家族整合的途径进行分析,认为族群记忆、祠墓祭拜、福利渗透只能是为维护家族团结所作的努力,其在多大程度上能整合移民家族是颇有疑问的.这与历史上江南地区家族整合的途径颇为异趣.这里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是巴蜀族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明末清初以来移居赣南的闽粤客民编修的联宗谱为研究对象,运用有关事例,考察和分析了他们编修联宗族谱和建构宗族的历史过程,认为这些原先毫无关联的外来客民,通过联修族谱和建立同宗关系这一文化策略,逐步整合成为具有共同祖先和以联宗谱为纽带的文化认同群体。今日所谓的赣南客家,就是这一文化变迁和社会重组的历史产物。作为其形成的标志和重要的文化载体,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族谱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赣南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内涵,具有重要历史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以往学者对客家族群及其文化形成的解释,主要是从移民史的角度,认为正是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才给赣闽粤客家地区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于是这些学者十分强调移民人口的身份结构和文化素质,他们以族谱记载为主要资料,提出客家先民大多是来自北方中原的望族,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论点。学者的这种做法,应该是受到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客家族源争论的影响。在客家族源的问题上,"客家汉族论"(即认为客家人是来自北方中原的  相似文献   

11.
略论晚清的宗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宗族存留与族权的扩张晚清的宗族大体上保持了清代前期以来的形态,祠堂、族谱、族田、旅长以及族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而构成这一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各有其不可代替的功能。祠堂作为宗族的标志因拥有祖先神位而具有强大号召力;族谱作为血缘纽带将一姓族人联系在祠堂周围;族田通过经济实力支撑着宗族实体的存在;而族长则通过族规维护着宗族权力机制的正常运行。就是这样一种宗族的内在结构,保障了宗族成员的生产、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生活需求,同时弥补了国家、社会在教育、经济、赡养和治安等方而的职能缺陷,使宗族组织…  相似文献   

12.
蓝夏桥在地方志的记载中是一位客籍身份的革命烈士,而在族谱中则从外地人变成了本地人的"祖先"。其形象的转变表明,当代族谱编修以烈士为祖先,除了具有"根基论"和"工具论"两种特征之外,还体现了在国家认同背景下"家族史"与"革命史"融合的倾向。这既是当代社会少数民族运用正统性的制度和文化象征去建立国家认同的方式,也是民间社会利用"修谱"等传统化实践对红色文化进行吸收和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在能收集到的闽台《江氏族谱》为分析个案,重点讨论这支在两岸有众多族人的“客家江氏”如何追寻祖先的历史过程及其意义。文章认为“客家江氏”追寻祖先的历程是渐进式的,从永定谱系到上杭谱系再到江万里家族,脉络相当清楚。每次更换或认同新的祖先都是宗族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族谱的编撰尽管是掌握书写权利的个人所为,对祖先的追寻也不具有学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从较长的历史过程看,却是无组织的集体行为,是宗族集体实践的一种结果,里面浸透着中华文化深沉积淀的基本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河源苏家围客家古村落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后裔的聚居地,具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由一个大家族延续而成,是东江水路客家文化的缩影。其家族兴盛衰败记载在苏氏族谱中。文章调查整理了苏家围古村落苏氏族谱,详细分析和解读了苏氏族谱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文化身份、村落起居、宗族兴衰和崇文重教等方面阐述了苏家围古村落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宋代处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重要的变革、转型时期。通过对宋代族谱序跋的统计分析,可得知族谱序跋在全国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南北差异巨大;在南方,东南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地区所占比重甚微。从家族所属州级和县级来看,其序跋所涉家族分布差异并不悬殊。这种南多北少、东南地区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的宋代族谱序跋分布格局,无疑为元明清宗族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代及其以后的时代是中国平民化修族谱的时代。从现存的族谱序可知,南宋后期以来,江西地域的宗族撰写了大量的族谱。这种平民化族谱修篡的兴起,与唐代中期以来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江西生存繁衍有着极大的关系,移民的后裔们特别渴望记述祖辈的源流、事迹与优良品德,对于平民化族谱修撰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任继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学术成就卓越突出,言行美德风范高标。考察其平原任氏家族族谱就得出其成就来自家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平原任氏家族是明清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兴起的重要文化家族,其家族编修的任氏族谱续编五次,收录了历史画像、历代族谱序集、先祖传略、凡例、平原任氏名器谱、圣旨集录、平原县志节选等史料内容。任氏族谱格式体例创新、族谱内容完整、定期编修,具有保存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优良家风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清以来,宗族的编纂族谱,形成不断续修的特点,而以清代最为突出,相当多的宗族数度修谱,甚至三四十年书写一次,周期不可谓不短,密度不可谓不大。清人续谱是在克服种种困难情况下实现的,即解决房支之间的利害之争,族人取得续谱的共识,在由权威人士组成的谱局主持下进行撰修工作;大族一次修谱,开支数百两银子,甚至上千两、数千两,诚非易事;谱书的编写原则和方法逐步完善,能够容纳宗族历史各个方面的资料,又令族人人人上谱,人人有历史记录。清人如此追逐于修谱续谱,受着一种理想的支配:修谱续谱能够达到尊祖敬宗收族的目标。事实上宗族编纂族谱,宗旨是为联涣散维宗法,过程是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其后果有二,一为修谱是宗族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令宗族群体稳固,以大族、望族出现于社区,而族人取得强有力的宗族保护,易于生存;二是形成族史,成为宗族的一种载体,也是宗族成为社会群体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9.
徽州族谱家训中的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徽州宗族非常重视蒙学教育,常在族谱的家训中予以强调,将其与国家、家族的盛衰联系在一起,从儒家伦理道德、日常行为规范和基本知识技能三方面确定其教育内容,并确立尽早启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环境熏陶和均爱勿偏等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22-25
从族群认同的视角论述梅州地区传统客家族谱蕴含的独特宗族文化,探讨其史学与文献价值;结合梅州华侨之乡的特点,分析现存客家家谱传承保护与价值活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