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总是跟时代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而变化.运用身体社会学的理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指导思想的变化路径进行梳理与回顾,可以发现,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呈现一个从被禁锢、被工具化的身体向人性的、自南的身体演进的过程.正确把握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身体意识的觉醒:西方身体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向来是被社会科学尤其是传统主流社会学所忽视的研究对象。当代身体意识的觉醒和身体社会学的兴起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所产生的一种政治后果和社会后果,也是西方工业社会长期深刻转变的结果。从198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不仅认识到了“身体”是当代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一项重要议题,而且开始把身体问题化,并把它作为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和分析视角。尽管当代身体社会学的发展还面临着种种的困境和挑战,但其对传统社会学二元范式的解构和开辟新的社会学研究路径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它也受社会规范和社会经验的影响,是高度社会化、历史化、精神化、商业化、审美化的人类文化载体。身体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在社会学的视域中,开创了身体社会学这一崭新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社会学家们在社会学领域对身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布赖恩·特纳从多角度确定了身体研究的范围,从身体的复杂性、身体的社会行动、身体的集体性等方面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整合,奥尼尔提出了"五种身体的设想",由此而形成了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思维、研究框架和时代主题。身体社会学以其敏锐的触角对这一领域进行的探索,使我们对身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
体育本质认识的分歧根源与真义求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理论界对体育本质含义的不同理解。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认识和揭示体育本质的角度不同;中西文字的差异导致对体育的理解不同;下定义的方法有差异。英语中没有与“体育”对等的词汇。中国当代体育所讲的“体育”是适应身体活动(APA,Adapted Physical Acidity)与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及竞技运动(Sport)的复合体,是人类为自身特定的目标(适应与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竞技水平)而专门设计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既是体育的属概念,又是游戏的种概念。反映了体育的文化本质。体育具有娱乐性、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身体活动性等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身体自我认知是对自我身体的观察与评价,自我身体的认知水平与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密切相关,常被用来预测体育活动的参与意愿、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因此,提高身体自我认知水平,对于促进个体更多参加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六周有氧健身操练习,旨在探究有氧健身操运动对于女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六周有氧健身操练习,女大学生有7项身体自我认知指标显著性提高,反映出有氧健身操对于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6.
身体,作为人存在的基础,是教育实践领域不可缺少的主体,也是教育理论研究不可跨越的主题,然而我国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未给予身体以应有的重视。本研究以身体社会学和社会互动论为理论基础,探究时间维度中学生的身体如何参与学校中的互动。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思路,运用归纳民族志和嵌入型个案研究的策略,具体使用参与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遵循扎根理论的基本步骤对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提炼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在学校时间中,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管理人员等不同教师主体发生互动时,虽然呈现出被监管、被规训、被惩罚、被漠视的身体,但其中也不乏学生身体的我行我素、无视、戏谑、反抗和冲突,两者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师生双方、生校双方的身体博弈、妥协、共谋及合作的局面,这一研究结论与以往成果存在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7.
陈猛  吴景全 《教书育人》2007,(12):108-109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育,不仅是在教室里实现的,而且要到运动场、体操房或游泳池去进行的,包括娱乐性的身体活动和竞赛性的身体活动。众所周知,人的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体育活动中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身体教育和学校体育是体育理论的重要支撑,没有身体教育就不会存在学校体育,失去了学校体育身体教育也不能够成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身体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源泉,身体教育需要学校体育提供一个优质的发展环境,学校体育依赖于身体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教育和学校体育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二者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身体教育的复杂性不仅要适应于学校体育的纲领性发展要求,更应该体现促进健康的功能.学校体育和身体教育会越来越紧密地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赵荣彦 《考试周刊》2011,(32):155-155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和避免体育安全事故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以供体育界同仁参考、借鉴。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身体练习,是人的机体直接参与运动的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伴随着走、跑、跳、滚翻等身体活动,还有各种激烈的对抗练习,活泼好动的孩子进行室外活动,难免会磕磕碰碰,甚至破皮流血、伤筋动骨。  相似文献   

10.
袁小娜  江金如 《考试周刊》2013,(99):170-17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考察增城市几所中学学生身体自我的特点和不同情况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身体自我的11个纬度中,中学生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身体耐力的得分均很低。男女被试在体育活动中,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身体外表、身体耐力、身体灵活性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得分普遍大于女生。比较高低年级,只在身体健康和外表纬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谢妮 《教育学报》2006,2(6):91-94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是教师利用示范、讲解、口令提示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学生要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3.
孙健 《考试周刊》2011,(91):144-144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及其形式特点 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外,学生在业余的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也有专家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体育教学,我们很多人郜认为是在室外进行的对身体的教育活动,枯燥而乏味,在以往我们进行的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侯素哲  李磊 《学前教育》2010,(11):38-39
幼儿体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对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将思维教育的目标自然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理解力、创造力、判断力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唐巍 《考试周刊》2011,(82):141-141
体育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英文是physicale ducation,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结合自身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校体育的含义及其存在意义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常常被忽略,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身体是教育研究的新视角,身体不是一个纯生物实体,它承载了意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心身"统一体".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征形式.西方教育语境中的身体与心灵是二元割裂的,身体是被管制的对象,是社会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础.中国教育语境中的心身原本是一体的,强调道德身体:后受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式身体在教育上被殖民成西式身体,但其政治工具性仍具有中国特色.在"创新教育"、"创新型国家"的新语境中,以整体观和人文观来反思被遗忘、被冷落的身体,使身体得到真正的救赎,是教育之大义.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体育教育所承载的身体德性教育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当今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本文以学校体育教育的身体德性塑造为视角,从身体德性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学校体育身体德性教育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学校体育教育的德育使命,以期促进学校体育德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