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以"985工程"首批启动的9所高校为例,通过选取1983年、1993年、2003年、2013年等四个时间断面收集相关数据,研究了大学校长教育背景与职业背景的变迁历程,并通过与2013年美国常青藤联盟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研究显示,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进程稳步推进,与美国常青藤联盟高校相比,首批"985工程"高校的校长在博士学位比例、任教职学校数、职业经历丰富程度、副校长任职经历、校长任职年龄及任期等方面已没有显著差别。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大学校长职业化未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特征和主要趋势。大学校长国际化对大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15所“211工程”高校的大学校长的海外求学经历、海外工作经历、海外访学或研究经历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校长国际化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学理念等四个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是成为校长及校长遴选的一个重要参考。本研究在界定学术背景内涵基础上,从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两大领域对美国23所著名高校校长的学术背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倾向于“外部选拔模式”。其著名的私立“文理主导型”大学校长以文科学者为主,著名的私立“理工主导型”大学校长以出身理(工)科为多,著名的公立综合大学校长出自文科与理科的校长人数大致相当。美国顶尖私立大学校长任期较长,而顶尖公立大学校长任期比较短。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几乎都有名校博士学位。其公立顶尖大学校长几乎都有多个单位工作经历,私立顶尖大学校长则很难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是成为校长及遴选校长的一个重要参考。本研究在界定学术背景内涵的基础上,从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两大领域对美国23所着名高校校长的学术背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倾向于“外部选拔模式”;着名的私立“文理主导型”大学校长以文科学者为主;着名的私立“理工主导型”大学校长以出身理(工)科为多;着名的公立综合大学校长出自文科与理科的人数大致相当。研究还揭示出,美国顶尖私立大学校长任期较长,而顶尖公立大学校长任期比较短;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几乎都有名校博士学位。其公立顶尖大学校长几乎都有多个单位工作经历,私立顶尖大学校长则很难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核心是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本质是校长职业的市场化。随着大学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校长的角色正在经历由"学术领袖"、"管理专家"到"职业校长"的转化,大学校长的职业化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大学校长的角色变化为基础,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背景,着重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主要特征与表现形式以及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未来方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美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比较我国与高教发达国家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对于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从人口学变量、教育背景、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大学校长的差异,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校长选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大学院长是:以50岁左右的男性占绝对多数、具有良好学术背景且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卓有建树的学者构成的群体;多数人在担任院长职务前具有类似工作经验;我国一流大学倾向于选择具有海外学术经历者担任院长职务。当前院长的职责主要是科研、教学或人才培养、管理以及社会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8.
上海本科院校校长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长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影响着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进而对于高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29所上海本科院校校长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并对上海和美国同层次高校的校长进行了对比分析,意在探讨大学校长身份与其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间的内在关系,为大学校长的科学选拔及其履职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1/3有海外学习经历;平均任期4.1年 目前我国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为52岁,有1/3的大学校长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大学校长们的年轻化和国际化水平都比较高,平均任期为4.1年。“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课题组近日对外公布了这一调查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美研究型大学现任校长胜任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选取2007年中美研究型大学排行榜前35名,共70所大学,对其现任校长的学历状况、学科背景、学缘背景、海外留学经历以及教育岗位任职经历这五大胜任力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并最终以研究型大学校长的胜任力作为落脚点,借助管理学中以模型来鉴定经理人胜任力的方法,试图建构关于校长的胜任力模型以探讨研究型大学校长的“最佳人选”。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在当今时代所需扮演的是多重、复合型的角色。基于对"八校联盟"(即澳大利亚国内八所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高校现任校长个人特征的剖析,并结合澳大利亚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校管理的资历与经验、学术成就和声誉、个人影响及与政商界合作的经验、海外经历及国际视野等四方面因素是作为一名澳大利亚大学校长所必须具备的最为基本的个人特征及属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精英二分理论(Elite Dualism)为框架,探讨党内资历、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人口统计变量对大学校长和书记的不同角色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经验分析表明,高校主要领导人的党内资历对一个领导担任书记职位而言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相对于书记而言,大学校长这一角色往往对任职者的教育背景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英国大学存在着世界上非常独特的"副校长权力现象".从古到今,英国大学的副校长经历了从学术官员、行政官员到管理专家的角色演变.从最新资料来看,英国大学副校长在选拔方式、年龄、学校背景、职业背景、学科背景和任职年限等方面具有新的特征.副校长拥有大量实质性的管理权力,主要有任免权力、学术权力和财务权力,这些权力来源于副校长的职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39位“985工程”学校校长基本情况、教育与学术背景、任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39位校长中,几乎全是男性、汉族和中共党员,平均年龄57岁,平均任职年龄53岁,主要来自东部和中西部中小城市,拥有院士等名目繁多的人才头衔,全部毕业于国内外名校、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均为博士生导师,多数是本校校友,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理工科类居多,提拔升任是最主要的选任方式,多为副部长级别,多人身兼行政职务。通过对39位校长个人特征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加大女性大学校长选拔和任用力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校长的培养和储备、促进大学校长学科研究转型、扩大大学校长选任视野、回归大学校长选任本真、加快大学校长职业化进程大学校长选择任用的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长,是高等教育管理这一学术性职业的高管。不论外国或中国("文革"前除外),都是聘请或委派有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教授担任。为了全心全意投入这一职业所要求的"管理、经营、研发"等领导工作,近来有几位大学校长上任伊始,声称在任职期间,不招研究生,不申报科研课题。其志可嘉,值得钦佩!但对于领导一所负有学术传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长素质的内涵非常丰富,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分析,国企CEO与大学校长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选取985工程大学校长和营业收入排名前列的上市国企CEO作为调查对象,从基本情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国际视野和薪酬水平等5个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并得出一些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学学术副校长的角色和特征——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香港科技大学(HKUST)为例探讨了大学学术副校长的角色和特征。总的来说,大学学术副校长演绎着校长的协助者、学术领导者、院长的合作者及教师的服务者等角色,并在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学术成就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使用履历分析法,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2664名海归教师为样本,分析其教育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探究我国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和学缘关系分布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显示,4所高校的多数海归教师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但不同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存在一定差距;4所高校的海归教师与本校的学缘关系密切,尤其在优势学科方面。建议高校应以一流学科发展为导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开放透明的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并主动加大从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人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长在引领美国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美国大学校长职业的变迁史.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大学校长职业发展先后经历了牧师兼职型校长、学者领导型校长、专家管理型校长、职业经理型校长四个时期,并且随着社会结构和大学组织自身的变化,大学校长角色越来越向职业经理型校长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为发现大学校长对大学绩效影响的共性背景特征,本文以高阶理论为理论依据,全面分析大学校长的人口统计学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和学术背景对大学绩效的影响。通过对2007-2010年期间大学进步较快与退步较快两组样本的对比,本研究发现了两组大学校长在教育背景、工作背景方面诸多不同于直觉的实证结论,而在人口统计学背景、学术背景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