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决昆仑而来",语文"涉淇水而来",语文因水而生,因水而浪漫.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递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递着浪漫.  相似文献   

2.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基础练兵场(26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携手迈入初中语文学习的大门,liú览更多的语文美景。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qī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相似文献   

3.
让语文点亮生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文以其独有的文化特性与情致,始终保持着“天生的浪漫”,充满着生命活力。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的话,那么,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则是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浪漫的,语文课堂是这一浪漫的文化载体的传播舞台和唤醒空间。教师应尽量让语文课堂充满浪漫气息,当语文的课堂飘逸着浪漫的气息,当语文的学习进入享受的境界,学生就不仅学得快乐,而且学得高效。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味……”说明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  相似文献   

6.
透视历史的方法──读杨义的《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黎湘萍如果说“文化”是由时尚、民间传统和知识(思想)传统三种基本因素构成的一个“同心圆”,那么“小说”正是以形象的方式将三者融为一体的独特的文化载体,因为它反映了流行的文化,更体现着民间的传统和知识(思...  相似文献   

7.
<正> “天人合一”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话题,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映射出先哲们的致思特征,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涉及源远流长的“天人合一”思想。 据现有史料记载,“天人合一”观念最早起源于西周时代。周宣王时尹吉甫作《蒸民》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中含有人民善良德性来自天赋的意义。孟子更进一步地推出“尽心、知性、知天”的性天相通思想。此后,“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断得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九日山历史文化的探讨,揭示了古代山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原有“出世”、“入世”亦即亦离又相得益彰之妙趣,而山水文化则是二者交汇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5,(7B):7-7
孩子对玩具常常表现出明显的“喜新厌旧”,这是因为孩子有天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已有的东西不爱惜,不感到新鲜,而对没玩过、没见过的东西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怎样让宝宝既喜新又不厌旧呢?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初学者陆世仪也说:“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 )可见,为要“悟”而不“罔”,就要“思”,这个“思”就是“思维”,“是大脑在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加工活动”。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 )有了“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学生对思维对象就有了一个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可见,“思维”在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起了关键作用。学生只有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思维的物质外壳”对教材所反映的“内核”进行“认识加工”,才得以有所“…  相似文献   

11.
落实思品课任务强化思品课效果马青玉小学思品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五爱”教育为中心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因此,它既具有知”识性,又注重实践性。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  相似文献   

12.
邢彬  陈静 《教学与管理》2007,(12):86-87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深植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学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问题,而且还有着中学教师本身素质提高问题。前者为民众关注之热点,后者则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而它又直接影响着前者的质量。特别是农村中学,它一般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信息不发达,学校网点分散,班级小,教师课头多且课时重,要提高教师素质就困难重重。因此,建构一种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中学教师素质培训机制就势在必行。一、建构依据1、理论依据。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光学习而不去思考,不去上升到理论高度是永远都不会明了太多的;而光思考却不提高自身文化、业务和政治等素养,是永远都不会…  相似文献   

14.
林泉 《教师博览》2005,(12):24-25
一个人的非凡才能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勤奋的结果?不久前,科学家在人的大脑内成功地发现了“天才按钮”,从而告诉人们:天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关键是如何去唤醒它。  相似文献   

15.
黄桂林 《陕西教育》2001,(11):21-2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初学者陆世仪也说:“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由此可见,为要“悟”而不“罔”,就要“思”,这个“思”就是“思维”,“是大脑在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加工活动”。(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在语文学习中,有了  相似文献   

16.
刘丹 《教育艺术》2005,(11):11-12
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成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的确,教师的使命是唤醒,通过各种灵巧的教育手段去触摸学生的心灵,去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良知和潜能。语文学科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文化,无论是传统的“文以载道”,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徐笑颐 《湖南教育》2004,(18):35-36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又是新学期。面对旧貌换新颜的语文实验教材,您的心情是兴奋,还是茫然?在多种版本的新教材中,我们选择人教版系列教材,分册作出相应的教学策划,以期为您全期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思”与“诗”是人类“应和着道说而说”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问既有“隐蔽的亲缘关系一,又有一条“很深的鸿沟”,在“遥遥相隔”的两座山上“比邻而居”。这既决定了它们“对话”的必要,又提供了它们“对话”的可能。通过“思与诗的对话”,人类可以重新达乎“诗意地栖居”。这种“诗意地栖居”乃是通过“语言”的“诗化活动”来实现的。“思”与“诗”的分离导致了“语言本质”和“诗意栖居”的双重失落,而“思与诗的对话”正是人类“追忆”和“重返”精神故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漫议双基与思维的关系王云霞双基与思维有着辩证的关系。双基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是进一步掌握双基的必要条件。正如我国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可见,学习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