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精神,提供人性化服务,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图书馆作为教育和信息机构,倡导"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提升图书馆整体水平,改善图书馆服务环境,以及对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论图书馆管理如何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图书馆管理的实际中存在着"以物为本"的倾向,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把"人文精神"体现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开创人性化服务的图书馆管理新局面,是每个图书馆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新问题.文章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必要性出发,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图书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服务育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创新发展等体现高校图书馆性质与职责要求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是高校"和谐图书馆"的主体内涵。其中服务育人是"和谐图书馆"的宗旨,以人为本是"和谐图书馆"的基石,科学管理是"和谐图书馆"的保障,创新发展是"和谐图书馆"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就"以人为本"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相关图书馆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过去,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图书馆基本上是"以书为本"。现在,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应该"以人为本"。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策略主要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理念、创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注重社会满意度综合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杨丽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133-134
":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就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内容、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中去,构建和谐图书馆,是时代的要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图书馆、创建管理新模式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将"以人为本"引入了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无疑是图书馆界的巨大飞跃。文章就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树立人本化的服务理念展开论述,研究对图书馆人员和读者的人本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命运和价值。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内涵,亦即以人为主体,包含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做为核心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服务中心,要想为全校的师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在高校图书馆中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任云良 《高教论坛》2012,(2):104-106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在量的扩张、质的提升、服务手段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而后勤管理队伍却存在人员结构复杂、专业程度与文化素质不高、培养与使用不相协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进行后勤队伍的"人本发展",更好地推进以师生为本的"人本服务",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把个人的存在看做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在继承了前人的人本思想的同时,不断批判、吸收、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使"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了现代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分析为切入点,阐述了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的必然趋势及与高校管理工作的关系,以及高校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主要的就是以民为本。邓小平理论是以民为本的理论。邓小平民本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他的决策中,贯穿于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以及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各个方面。邓小平民本思想的"人民性"是邓小平理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准确地解读"以人为本"命题,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解读"人",认识作为类的人所具有的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三种属性,同时,还必须搞清"以人为本"的最基本含义,理解社会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人的发展上,而且个人发展应该是一种普通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图书馆这一特殊领域,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就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是服务方式和管理理念改变的结果,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国内外信息服务行业的竞争,就应努力克服自身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采取与知识经济时代"人性"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实行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享有盛誉,"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德国大学教育的核心,德国大学的教育中处处体现着这种"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道德理念包含尊重人的生命和生存权利、崇尚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关心群众疾苦、维护人民利益以及一切向人民负责的内涵。社会管理缺少"以人为本"道德理念对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稳定具有消极影响。将"以人为本"道德理念应用于社会管理,需要落实提升公务员素质、完善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基层人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保障机制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公民:“以人为本”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中,关于主体的问题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应当定位于公民."公民",其外延更为宽广,内涵更加丰富.将"以人为本"的"人"定位于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其实践价值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有利于加强监督、从严治党,防止将"人民利益"虚幻化;也有利于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公民义务的履行,促进其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