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这部著作以清晰的脉络、规范的体系以及准确的概念为我们呈现了观照电影史的全新视角。这部作品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绍在作者的视域下世界各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道路;下篇着重分析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构建中的几个问题,并系统阐述了现实主义美学、现实主义电影的方方面面。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探析出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道路是中国电影的唯一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电影《我不是药神》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为创作素材,通过人物角色、场景道具、故事情节等影像元素构建出虚拟的现实空间。影片用影像空间描绘现实空间,让受众在影像空间中产生联想、解读,并建构起差异化的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以及文化记忆空间。受众对当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认同态度凸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性增强,同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叶君健先生在从事长篇小说创作时,始终坚持严格的现实主义。忠实于现实生活,遵循艺术描写的写实性;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揭示现实生活的逻辑,即力求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在对生活本质真实的揭示中.显示作家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评价或说显示其倾向性,以表达创作主体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此即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也是其创作方法。用这些来衡量和观照《土地》三部曲,会清楚地感受到叶君健先生所坚持和维护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篇小说《白轮船》是艾特玛托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于1970年问世时,轰动了苏联文坛,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兴趣. 这篇小说与作者前期作品不同,表现了新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作品不仅对现实社会生活作了真实描绘,而且使神话传说成为它的重要内容,在艺术形式方面特别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抒情色彩也很浓厚.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溶为一体,使这篇小说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传统,怀着满腔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通过自己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1970年发表的《白轮船》中,作者对国内邪恶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不断涌现,优秀的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更能符合时代表达,带给观众以积极、光明的价值导向。本文以电影《奇迹笨小孩》为例,重点分析总结新时代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坚守艺术创作底线,从真善美的角度发扬正向能量;尊重电影创作规律,创作手法自然、紧抓现实核心;兼顾社会性和娱乐性,争取做到两者有机统一。旨在通过分析探讨,为影视艺术创作实践提供有益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文艺史上出现过多种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虽是一篇浪漫主义作品,但从《孔乙己》以后的《呐喊》《徬徨》中的全部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鲁迅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的来说是从现实主义开始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要求“真”,所谓“真”,就是真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如果离开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失去了艺术魁力。《呐喊》《徬徨》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蜗居》的电视版非常忠实于小说原作。电视剧《蜗居》的被禁不仅折射出了当代文化语境的非生态性,更暴露了整个当代文学创作的结构性匮乏:一是,写实性使《蜗居》在塑造人物、构置情节上遵循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而非当代都市小说那样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立场上书写都市文明病中的边缘群体,《蜗居》折射出了当代文学对"五四"文学"写实性"的整体性遗忘;二是,《蜗居》的悲剧性紧扣现实生活层面中的普通人,既不同于十七年文学、文革后文学将悲剧历史化处理,也不同于先锋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寻根文学等将悲剧文化化或哲学化处理,《蜗居》使悲剧体现了舍勒意义上的那种普遍性,也打破了当代中国文学无现实悲剧的意识形态神话;三是,《蜗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折射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困境,现实主义已被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从而使"现实生活"在当代文学中遭到遗失。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具备生态学意义上"灌木丛式",而更像是一株美丽而苍白的"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在创作中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文学思潮颇具特色地融合在一起。小说的创作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目的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同时又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也由此奠定了《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海角七号》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奇观。作为一部具有"乡土"气质的电影,它是台湾文化本土化的结果,也预示了台湾电影和社会加快本土化的进程。电影通过现实生活和过往历史两个层面,探讨了一种体现台湾本土自觉的身份认同,其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又进一步加剧了对于这种身份的确认。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需要包容面对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0.
《馒头血案》是一部独立于电影《无极》的作品,其创作并非演绎创作,自然不存在侵犯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汇编权的问题.利用电影《无极》的画面片断创作《馒头血案》,属于著作权法中的"引用",但这种"引用"超过了"适当"的限度,因而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八年民歌创作中的反现实主义倾向》(见《南京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倾向》)一文,基本论点是说:一九五八年夏季以后的民歌创作,内容极不真实,违反了现实生活,是与人民的爱憎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创作方法上,非但谈不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而且还是反现实主义倾向的。大家知道,  相似文献   

12.
《一层楼》是近代蒙古族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尹湛纳希的作品。是蒙古文学脱离对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依附,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由个人创作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因此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尹湛纳希(1837—1892)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史上具代表性的小说家和诗人,出生在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的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的作品除了《一层楼》和《泣红亭》两姊妹篇外,还有历史长篇小说《青史演义》及大量的诗歌和杂文。他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忠实地  相似文献   

13.
《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历来评价甚高。但笔者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却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有关它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吴荪甫的形象分析,是存在着不少偏差的。本文立足于茅盾创作《子夜》的主观动机,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基础,试对《子夜》进行重新评价,从而论证吴荪甫不符合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资本家的艺术真实,是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本是我们借用西方的名词,它最早在文学领域里的出现是在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4-1796年)这篇论文里。在这里,席勒是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对立提出的。作为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它又特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以暴露和批判资本主义为主要特色的面对现实的创作,又被人们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恩格斯曾概括其特点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对它进行比较宽泛的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又泛指那些以描写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创作,由此他们认为《诗经.国风》里有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但我们这里借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概括《诗经》的创作传统,并不仅仅止于《国风》的一些创作,而是从民族文化的传统出发,看整部《诗经》的创作者们如何立足于社会现实,用自己特殊的文化眼光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抒发情感和表现理想,并如何形成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学创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15.
孟瑶是带着关注女性命运的创作意识,正式步人台湾文坛的,她先后写了五十多部长中篇小说,创作风格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演变过程,其中较重要的有《心园》、《屋顶下》、《春雨沐沐》等,孟瑶最为倚重的小说创作,往往是在爱情婚姻的基本架构中,透过女性人生领域的描写来观照社会现实生活层面,真诚呼唤重建女性灵魂的“伊甸园”,不断探寻着女性理想生存的人文意识,不仅勾勒出孟瑶创作风格的变化轨迹,也见证着台湾社会背景的转型和时代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以《偷自行车的人》、《马路天使》、《十七岁的单车》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以平行研究的角度,分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和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创作风格,能够发现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相似和不同,有助于深入理解现实主义电影传统在中西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篇小说《白轮船》是艾特玛托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于1970年问世时,轰动了苏联文坛,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兴趣。这篇小说与作者前期作品不同,表现了新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作品不仅对现实社会生活作了真实描绘,而且使神话传说成为它的重要内容,在艺术形式方面特别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抒情色彩也很浓厚。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溶为一体,使这篇小说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传统,怀着满腔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通过自己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1970年发表的《白轮船》中,作者对国内邪恶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重新解读《子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历来评价甚高。但笔在现代学研究中却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有关它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吴荪甫的形象分析,是存在着不少偏差的。本立足于茅盾创作《子夜》的主观动机,以科学的学理论为基础,试对《子夜》进行重新评价,从而论证吴荪甫不符合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资本家的艺术真实,是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9.
《秦腔》坚持了从特定时期中国西部农村的实际现实生活出发,坚持了真实性第一的现实主义原则;它不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理想化,坚持按照实际生活的本来面貌塑造人物,描写生活;与《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相比,《秦腔》回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白夜》作为“都市”小说,与《废都》有一致性:作家处于“边缘状态”,一方面他走出了商州;另一方面他还没有走进都市,都市不是他的家,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白夜》触及到都市的某些深层问题,冠《白夜》以现实主义作品是恰当的;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希望做的是现实生活与神秘文化的结合,所以,不同于他早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