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人才成长的现实要求。而法学本科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为重要,本文在法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以及影响法学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法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对策)。  相似文献   

2.
工科学院是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工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指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然后总结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和原则。最后,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重视科技创新理念的灌输和形成、提供科技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建立多层次创新服务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迟岩  解源  洪磊 《教育探索》2005,(5):12-13
高等教育新的教育目标,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我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代新人.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的实践.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但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刚性"学年制却抑制和阻碍了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弹性"的学分制以其体现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内涵,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探索出许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因此,在高校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是基础。通过对创新精神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发展动力、形式和途径的阐述,分析、并评价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教育理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担负起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及创业思想、创业本领。高职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的情况看,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民办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担负着培养创新性人才重要责任。为此,应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入手.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创新训练课程体系进行相关研究,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切入点,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探讨培养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创新平台锻炼学生动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主要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在素质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大学推进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相比,更应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的时期,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本文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创新精神的内涵,结合我校电类大学生的学科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笔者在长期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路径有:合作讨论,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以情促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梁迪 《高教论坛》2002,(5):64-67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五解放”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其实质就是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以“五解放”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象应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大学校园内师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而制约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管理制度,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包括调整学校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制度、构建创新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大学文化等,来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时代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创新教育的素质内涵,即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而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到突破。从方法论原则出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对于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创新教育的情况下,作为普通师范专科学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实践,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带着遗憾离世的钱学森老人六问总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遗言使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国人关注的重点。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打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当前高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重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特征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推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搭建丰富多彩、宽松自由的非课堂教学空间。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须依赖优良的高校内部治理。通过强化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实行校院两级分权治理、学生参与管理、行业精英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等学校内部治理,促进和保障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从生物学实验教学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该文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一系列改革尝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开展机器人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平台,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学校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笔者结合多年学习、研究机器人以及从事机器人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了我国高等院校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机器人教育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探索如何在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找出影响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培养模式单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死板,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而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采取的对策: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研训练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