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础,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从毛泽东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再到新时代对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动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并深化了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目标要求。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以坚持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使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及其成效取得更进一步、更加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从意识形态维度、生成逻辑维度、发展逻辑维度全面把握其理论逻辑。从意识形态维度分析,她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内在地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目标体系、政策方略;从生成逻辑分析,她是解决新时代中国问题的系统思路,解决新时代如何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课题;从发展逻辑分析,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一文,从生产方式出发,围绕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的表现形式、社会危害及其成因与解决办法作出了科学的阐释,依据居住属性是住房的根本属性这一唯物主义视点对资本主义城市住房优先追求商品属性的价值扭曲行为展开了批判,推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住房治理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资本主义城市住房问题的一篇光辉文献。该文虽然形成于19世纪,但于21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时代其理论效力仍然在场,对于我们批判审视资本主义城市住房质量的改善、理性看待苏联城市住房治理实践以及科学把握新中国70年来城市住房治理实践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理论与实践辩证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生活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美好生活观有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实现中国伟大梦想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多层次需要的现实任务、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主题、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路径以及倡导世界各国共建共享的治理方案等具体论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美好生活观彰显了科学性和务实性、人民性和阶级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等鲜明的科学品格。  相似文献   

5.
成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要理清中国共产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进路,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逻辑;二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逻辑;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探寻其中的逻辑进路,可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其中贯穿了清晰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是前提、历史逻辑是基础、理论逻辑是依据、实践逻辑是关键。从价值逻辑上看,是回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命题的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同步、同向、同行;从理论逻辑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实践逻辑上看,是打通研究生教育“最后一公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斗争本领与执政能力,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风险考验所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回答这一问题需要科学看待执政党外部监督与自我革命的辩证关系。要立足中国特色,汲取中国共产党坚持外部监督与自我革命相协同的历史经验;立足政党本质,明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实现外部监督与自我革命相统一的辩证理路;立足价值旨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综合把握中国共产党推进外部监督与自我革命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在赓续发展中锻造而成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切世界、贡献世界、造福世界的高度深化与全面拓展。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内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观之中,具有深远的内在意义;从历史维度看,在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演进中,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追寻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动力,更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奋斗的必然选择;从实践维度看,强化大党担当、壮大综合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继续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9.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深入推进,需要从理论、历史、现实、内涵、路径5个维度加以论析。从理论之维看,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依据;从历史之维看,自我革命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经验总结;从现实之维看,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担当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从基本内涵看,坚持自我批判,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实践路向看,实行多措并举,构建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体系。全面把握以上5个基本维度,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启了改革开放实践活动。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锤炼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以及理论创新能力,对当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历史和现实自洽的统一;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在问题导向下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从价值逻辑看,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是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综合运用,必将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从历史逻辑看,它是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和执政实践的经验总结;从实践逻辑看,它是新时代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三重逻辑,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立足中国共产党新的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管党治党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沿着"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逻辑进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拓展和完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总体布局,具有鲜明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巨大成就背后的治理经验值得认真进行总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将党的乡村治理经验提升为理论并转化为党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观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包含“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坚持群众史观和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演变的“变中的不变”,这种“变中的不变”同时又包含“不变中的变”,即党的领导的乡村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从哲学层面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逻辑进行系统总结,可以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始终。从历史维度看,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的战略演进。从价值维度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目标的价值追求。从国际对比看,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治理过程的实践方案。具体而言,应坚定不移以共同富裕引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生实践,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基础,实现持续式的共同富裕。同时,应恪守以人民中心的善治发展要义,实现全员式的共同富裕;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围绕动态演进的民生建设,落实渐进式共同富裕和全方位共同富裕的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7.
彭泽平  曾凡 《教育科学》2021,37(4):10-18
中国共产党农村教育的百年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缩影,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先手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教育实践主要历经引领与改革、主导与调整、整顿与探索、深化与协同、治理与统筹五个历史阶段.百年来,党的农村教育实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根本遵循,坚持"为农民服务",推进农村教育公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在新时代,党的乡村教育实践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统领下,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共建的格局中,构建"三治融合"的农村教育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理论创新成果,也是总结百余年党史经验的郑重历史结论,更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根本保证。“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结合”理论发展的本然和应然真知,是新时代10年历史性成就的实践发展的实然和所以然结论,是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未来发展的将然和必然选择。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逻辑构建过程看,“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体现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程中,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实践史、理论史和自身建设史的科学总结中,体现在坚持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相似文献   

19.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原则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把握历史主动的智慧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大历史出发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基础上坚持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深刻诠释与典型示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典型示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深远变革。守正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品格,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蕴含着关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未来社会治理等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历经国家全能计划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科学发展之可持续治理和新时代现代化治理。制度建设是根本、发展经济是关键、核心价值观养成是灵魂、以人民为中心是宗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