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的社会实践是由人的观念支配的,这一观念就是人在认知的基础上建构的实践观念.实践观念不仅承载着人的价值观念,也承载着人的道德观念,是在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产物.而道德观念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与人的实践观念一道通过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呈现出来.因此,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科学而合理的实践观念就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有了科学而合理的实践观念,才可能有科学而合理的道德观念.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正是现代科学道德观念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方式的变革,源于大学教育活动者观念的变革,即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在大学管理方式中的主体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科学与人性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科学与人性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在本质过程中他们仍会回归到人性。"人性假设"理论是对人本质的正确认识,并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以人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活动。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们希望能够通过寻求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这种核心观念确定教育实践的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精神在科学活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以求真理性作为前提,以个体至善德性作为内核,以社会王善伦理为其本质,形成理性—德性—伦理的有机精神链条。现代科学精神的建构体现于关系建构和观念建构两个方面: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是保证科学活动的正确方向、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性因素;献身真理、严谨求实、造福人类构成的现代科学精神观念体系对于科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网络社会的特征出发,探究网络对当前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通过对人的生存意识、地位观念、信息观念、道德观念和交往观念的分析,发现网络社会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二重效应。  相似文献   

5.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关系的观念自觉,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本质的价值观念重构,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而责任伦理作为实践主体的伦理自觉,符合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与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合理性基础上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习惯思维只是把人的思维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人的认识活动,因而把更为重要的建构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的思维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混为一谈。在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的思维观看来,人的思维活动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维与建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思维的内在统一,即既要解释世界也要改造世界的内在统一。任何把人的思维所内在的这种区别和统一关系割裂开来或重合起来的做法,不是导致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导致形而上学的实用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人口众多,文化源远流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时至今日,中国社会民众的道德观念出现了混乱,社会道德现状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一是"文革"十年使中国几千年形成和传承下来的道德观念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思潮、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在没有固有的观念系统和价值选择作为基础的情况下,人的头脑由于接收到多元价值观而开始变得混乱,进而呈现出行  相似文献   

8.
人生价值,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处在高等学校这一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价值观念普遍受到商品经济的制约和影响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念取如何?如何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向问题,实现人生价值,对大学生人生观观的形成促进大学生的进步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现状 人生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人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所持的观点。它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表达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最高社会需要的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能动反映,并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与教育制度相关联,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规定着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事实证明,即使是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教育权利的行使也往往因为主体自然禀赋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为此,我们需在充分认识正当程序对实现教育公平的价值基础上,努力建构合理的程序,为教育资源分配的正义提供程序规则依据;充分运用"商谈理论",为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提供民主化程序基础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需要──利益──目标──科学价值观念形成的三部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要──利益──目标──科学价值观念形成的三部曲李建珊科学研究是人类高层次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它作为主体的一种富于创造性、能动性的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科学活动酝酿阶段中价值观念的支配和推动。这种科学价值观念,即在科学活动中“作为动机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与教育制度相关联,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规定着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事实证明,即使是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教育权利的行使也往往因为主体自然禀赋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为此,我们需在充分认识正当程序对实现教育公平的价值基础上,努力建构合理的程序,为教育资源分配的正义提供程序规则依据;充分运用"商谈理论",为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提供民主化程序基础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禁止权利滥用随着法权观念的变迁,逐渐由一种道德观念演变成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承载起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历史使命,并成为走向权利时代的必要立法规制。本文将沿着理论——实践、历史——现实的研究理路,试图在澄清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正负价值,在对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导致的危机防范思考中探寻其合理的构建路径,以真正实现此原则在协调权利分配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它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也是社会文化的强军劲旅。在社会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 ,主要是指由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共同构建表征的行为方式、活动内容、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文化从本质上说 ,既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和模式 ,又表现为某种观念和追求。而在这行为模式和观念追求中 ,总表现着某种精神理念 ,因而 ,由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共同建构的校园文化 ,也必然体现着某种精神理念 ,这就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可能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历…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关注和探究生成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当下形态是当前思考文学活动中主体性问题的一种根本性要求。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建构应该遵循和符合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的;在此目的论视野下,才能更为合理地进行流动的、多样的同时也是时代性的主体性的建构。在以上总体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并参考学界的有关认识着重强调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文学需要高扬人的主体性;其二,需要对文学主体的观念意识和精神状态问题给予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构理论 (social Constructivism)是当今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社会建构理论以其独有的视角审视了传统教育 ,并提出了其相应的教育观念 ,引起了教育实践中的一场革命 ,对当今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社会建构理论的主要观点1 .人是社会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孤立于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人。人是“对话中的人——即在有意义的语言和语言的互动和对话中的人”。而人的心理的形成应被看作是社会情境中的一个部分。2 .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尽管社会建构理论也承认学习或…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某种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有效统合异民族文化观念以及历史价值,形成社会道德力量,或者说建构同一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乃当代社会责任。道德教育应该更广泛关注人的特质自然和人类社会自然,个体自觉向往、调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传统既有或未来倡导的一般价值的思想和实践。而儿童道德教育的社会选择则意蕴着国家意志在人类社会文化价值活动中的普遍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特殊性等诸多性质,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在未知的教育情境中敏感机智地洞察、审视、判断各种可能性,从而作出一种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判断。教师的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自我超越、自我建构、自我反思的一种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人的观念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纯粹的理论观念 ,另一种是实践观念。纯粹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是就普遍关系而言的。而本文所谓的实践—技术观念则是面对生产力的。实践—技术观念是指在生产实践之前根据科学理论以及人们的需要这双重尺度 ,将生产的目的、原理、过程、流程、结果等等以计划、设计、方案、规划、模型的形式在思想中建构而形成的观念。实践—技术观念是理论—科学观念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条件 ,是理论—科学观念向生产实践飞跃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7,(2):61-63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流行语,属于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作为主体而实施的结果,承载着主体的心理与思想,反映着群体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已经日益凸显其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网络流行语也会存在一定的失范情形,这就需要对网络流行语予以有效规范与引导,才能营造出和谐有序的网络社会环境。基于此,在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内涵、特点与性质的基础上,就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失范与引导机制等方面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20.
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这些在唯物辩证的思维看来具有着辩证关系的哲学范畴,长期以来却被习惯思维直观的感性人为地分割开来,使得人的社会活动的完整过程被肢解,把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现象的判断与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混为一谈,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思维人为地制造了思想上的麻烦。而实际所呈现的情况是,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是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的,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的统一正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