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石榴是中国70后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的诗歌在70后诗歌群体及中国当下诗坛中都占有特殊的位置。安石榴诗歌的主题呈现与美学诉求体现在:以广场与街区为中心,展开城市空间的另类书写;以疾病与酒精作为视角,对都市生活或诗歌艺术本身进行了独特的诊断;从怀旧的视角,对乡愁与漂泊等进行反思,呈现守望家园的忧伤情绪。通过对安石榴诗歌文本的深入解读,一方面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触70后诗歌书写的一些美学特征与主题呈现,另一方面对深入把握新世纪诗歌发展的趋势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系统性,其很多作品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反映。艾略特的文艺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时有体现,比如他的非个性化理论、象征物表现手法等,在《空心人》中都有所体现,将诗歌的主题进行了精确刻画。艾略特在诗歌中所体现的思想与他本身的意识以及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将选取其作品《空心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小说家与诗人。他以诗的意境写小说,而诗歌中却流露出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文化精神苦闷。深入阅读废名的诗歌和小说会发现其诗歌和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及由此所形成的作品风格方面的联系;二是废名的诗歌是其小说的哲学注脚,而小说是他诗歌所揭示的文学观、人生观的形象解说;三是废名诗歌和小说在情感特征上都充满着悲哀、孤独和寂寞的审美情感底色。  相似文献   

4.
“70后”代表诗人刘春同时还是一位待评家,近些年他逐渐展现出一个诗人对当代新诗史的个人化叙述。这种个人化首先体现为他在叙述新诗史时力图使历史“场景化”,试图使人“回到”历史场景之中理解当代诗歌;其次是他始终坚持诗的抒情品性,以个人的感受谈论当代诗坛的“人与诗”、“词与物”,使当代诗歌批评具有一种“原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33-134
托马斯·怀亚特是把十四行诗这种诗歌形式引入英国诗坛的第一人。他的十四行诗大多取材于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的精髓。他的著名诗歌《别了,爱》充分体现了皮特拉克十四行诗的写作风格,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写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对托马斯·怀亚特的这首诗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析,以期寻找它所体现的英国诗歌的时代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本人和他的作品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创作把语言的追求与生死联系起来.这种惊人之语在他的诗歌里,一方面体现在语言的传神上,古人说"老杜炼神",但是,这种传神,又和诗句中的关键字离不开关系.另一方面,惊人之语体现在语言传达情感感动人的巨大力量方面.  相似文献   

9.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描述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透过热闹的外表、穿过华丽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穆时英小说弥漫的悲剧意识和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意识,既具有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普遍性,也渗透着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这种悲剧的色彩,不仅是他小说的艺术风格,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使他个性性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他继承并发展了印度的传统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在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生态主义传统。细读泰戈尔的诗歌,我们发现这些诗歌突出了整体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的自然观以及人的精神和谐。这些思想正是生态批评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由于泰戈尔对生态自然的深刻认识,在诗歌中表达的一些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批评家们"不谋而合",从而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泰戈尔的诗歌,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1.
昌耀诗歌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两方面。语言方面指他对古汉语的复活和对日常汉语的疏离;意象方面指他在意象选取、生成时与日常世界的偏离。昌耀诗歌的陌生化追求一方面使他的诗歌具有典雅的风貌和阅读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这种陌生化有时又成了诗歌阅读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朱湘推崇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诗学,讲究诗歌形式的独立与完美,想象的瑰丽与新奇,抒情的自然与真实。他的这种诗学倾向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材。在朱译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译诗占全部译诗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译诗约占全部译诗的六分之一,两者合计占了全部译诗的二分之一强,体现朱湘在诗歌翻译选材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朱湘在翻译选材上的这种倾向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对其译诗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洛厄尔是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 ,其后期诗作一改往昔风格 ,在诗歌中采用非学院派开放性诗体重新表现自我,批判社会现实。他身上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战后诗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山水诗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类型,与盛唐山水诗不同,他的山水诗歌描绘出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者,体现了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独特的情感内涵渗透在刘长卿山水诗歌的各个方面。虽然他的山水诗有严重的意象程式化,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混乱时代对个体知识分子的影响,具有大历前期诗歌独特的风味,对于中唐及其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在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歌史上也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和"之美——从瑞恰兹"中和诗论"看中国唐诗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恰兹“中和诗论”是新批评派最重要的诗歌理论之一,他认为“诗是各种经验错综复杂而又辩证有序的调和”。这一理论观点与我国诗歌讲求和谐关的艺术境界不谋而合。唐诗作为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更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契合。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始,西方诗歌开始大规模地译入汉语,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一直以来,西方诗歌的节奏并没有很好地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中国读者对于西方诗歌的认识。著名诗歌翻译家朱湘所翻译的十四行诗中曾出现过准确体现英诗节奏的方法,但由于他的这种方法没有贯穿于其诗歌翻译的始终,故一直被学界所忽视。这种方法比著名的“以顿代步”的译法更能真实地体现原文的节奏,有不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朗费罗是19世纪中期美国久负盛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有不少禅境、佛味隽永的诗篇,读之清醇澹泊,不沾一丁点儿的世俗气,带给人纯美的享受。朗费罗诗歌的禅境佛理体现在他的诗简洁押韵、口语化、通俗易懂,符合禅门提倡的"本色"要求,同时诗歌中闲适的人生追求和"空"、"寂"的意境设置,也体现诗人高、远、幽、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穆旦不仅是九叶派中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当然,说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倾向,这是就其整体主导的倾向而言,并不是说他一概排斥中国古典诗歌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毕竟生活在中国,生长在这片具有悠久古典诗歌传统和深厚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可能不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他的诗中并非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而显得较为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说,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溶入了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埃德温·阿林顿·鲁滨逊是20世纪20年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他的诗歌恪守传统而又具有创新,这种双重性及诗人的悲剧性人生,赋予其诗歌一种悲观和唯美的色彩,也凝注了他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异化——这种反映了现代人生存特质的孤独。  相似文献   

20.
李强的诗歌有两大主要的题材:乡村和都市,两者互相抵触也相互影响,李强的诗歌就是在都市与乡村话语的张力之中不断发展。受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影响下的李强诗歌,在城乡互望中寻找对乡土的皈依,显现其对于城乡情感的不平等意识,乡高于城的思想隐现在李强的整个都市-乡土话题中。与乡土诗歌的细腻个人化抒情不同,李强对都市生活的宏大叙事使其都市诗歌呈现为另一种独特视角,这种城乡的张力创造了李强丰富而矛盾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