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8月4日《武汉晚报》讯年轻一代的父母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却给了父母打孩子以理论支持。 王涛博士应邀来汉做“爱与规矩”的亲子教育讲座。讲座前,王涛博士现场做的调查发现,在场大部分家长都挨过父母的打,但对于自己的小孩做错事是否也需挨打,家长们有些困惑,打过孩子的父母则颇感内疚。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拓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空间,深入了解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同的性格气质表现,我们在不同的班级里,分别对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在探讨如何教育幼儿时、幼儿生活方面的常识时、家园共育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家长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气质性格表现,他们的气质性格分别有胆汁质型、多血质型、黏液质型、抑郁质型四种。针对这四种性格的家长我们分别利用举例说明、性格分析、给出策略等步骤。  相似文献   

3.
美国塔夫茨大学幼儿专家埃尔金德博士说,现在有些家长试图加快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幼儿的要求太多太急,结果可能会害了孩子。有些家长在孩子还只有三岁时,就急忙强迫他们读书写字,学习使用计算机。他们还过早让幼儿参与家政,驾着车送幼儿去参  相似文献   

4.
一些家长会问:"为什么孩子们在同样的班级,用同样的教材,有同样的老师教,考试成绩却有一定差距呢?"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智力水平差距较大造成的。其实,除个别孩子的智力水平比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德国汉堡大学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博士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气质的孩子,提供了启迪。 活泼型的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活泼型的,你就会发现他喜动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年的家长们越来越强调孩子要具有好、竞争、开放的个性倾向;而如果自己向、害羞,则认为是需要改变的弱点。和传统文化观念中重视含蓄、内敛,避个性张扬的倾向相反。其原因,主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而影响了家长们的养育观念,使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是否能够应付更为激烈的生活竞争。躲避型,趋近型,先天的气质倾向当遇到以前一无所知的新情况、新人或新事情时,每个孩子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是愿意接近、感兴趣,进而去尝试、去探索;有些孩子则是退缩、躲避。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德国汉堡大学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博士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气质的孩子,提供了启迪。活泼型的孩子:不要过分溺爱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活泼型的,你就会发现他喜动  相似文献   

8.
一次次的喝水、上厕所……当睡觉时间来临时,有些孩子总想尽方法推迟这令人讨厌的时刻的到来。孩子们不愿睡觉,使一些父母伤透脑筋。心理学家丹·阿恩霍姆博士为此提出了以下忠告。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家长和孩子之间常常为睡觉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9.
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其性别角色的培养。随着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得好多孩子身上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女孩子自不待言,男孩子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女性”的气质,做事扭扭捏捏,越来越缺乏男性气质,有的甚至产生男孩女性化的心理变态,从外观到内心都进入女性角色。这一切值得引起男孩家长们的重视。一个人性别角色的获得是以生理因素为基础,通过社会化过程完成的,性别角色气质应从小开始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男孩阳刚、顽强、自制、沉着、粗犷、诚恳、进取等男性气质呢?1.防止生活环境女…  相似文献   

10.
当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复习准备,此时,家长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有些家长比孩子更紧张、焦虑;有些家长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如何来帮助孩子;有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非常敏感,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管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有些孩子全然不理,为此,很多家长感到很苦恼。其实,家长应该换一换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顽皮是很正常的,孩子顽皮、不听话、淘气,有时是他们把握不了分寸,比如揪小朋友的头发取乐。或将东西藏起来。看他人心急火燎而暗自得意。父母管教孩子之后。希望可以使孩子下次不再做同样的错事,孩子会自觉地反省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个孩子同样一件事,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在某些地方往往会有分歧。例如有个孩子,上一年级时偷拿了家里几毛钱,到小摊上买零食吃。老师发现后,严肃地批评了他,并希望家长能配合教育。谁知家长却不以为然,他觉得总共没多少钱,再说也没花在别人身上,老师有些小题大作了。像这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上意见的不一致,时有发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3.
湘君 《家教指南》2006,(11):48-49
孩子发愁,家长跟着愁,甚至,家长比孩子焦虑得还厉害。这是不可取的。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家长先要把自己打捞出情绪深渊.孩子的气质与行为方式,说到底受家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现在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技之长,多一些气质。通过对学好钢琴的前提条件、益处以及孩子过早学习钢琴的影响三方面进行论述,目的是想让家长在孩子学习钢琴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5.
一次次的喝水、上厕所……当睡觉时间来临时,有些孩子总想尽方法推迟这令人讨厌的时刻的到来。孩子们不愿睡觉,使一些父母伤透脑筋。心理学家丹·阿恩霍姆博士为此提出了以下忠告。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家长和孩子之间常常为睡觉产生矛盾。但是,只要家长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孩子是会遵守的。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孩子正在做游戏时,父母要他上床睡觉,这就很不明智。最好的办法是事先提醒孩子:“现在离睡觉时间还剩半小时了。”使孩子们有时间逐渐习惯睡  相似文献   

16.
《家长》2004,(Z2)
天津市城调队对0至14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在家庭储蓄存款中,专门用于孩子教育的钱占33.9%。有94.4%的家庭表示,今后为孩子投入首选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获取高学历。其中,44.7%的家长选择希望孩子在国内上大学;14.5%的家长希望孩子读研究生或博士,以取得更高学历;11.2%的家长要送孩子出国上大学、读研究生或博士。有28.5%的家长认为,学历问题应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能考上哪类学校就上哪类学校,不可勉强。仅有1.1%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上高职。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上,20.1%的家长希望孩子…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慢慢将"自主权"交给孩子,使孩子在这一类事情上失去磨叽的氛围和条件,磨叽的毛病也就随之消失了。其实,家长"过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成天纠结于孩子冷了、热了、饿了、渴了等小事,正是一种"磨叽"。有些孩子特别磨叽,翻来覆去只说一件事儿,没完没了提同样的要求,折射出孩子没有自信,或者缺乏足够的自信。如果是这个原因,作为家长,就应该把培养自信心放在第一位,帮助孩子逐渐改掉磨叽的毛病。  相似文献   

18.
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门诊发现,两岁的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低龄化正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年轻的家长们。据儿童心理卫生学博士杜亚松医生介绍.诸如依恋障碍症、夜惊症这样的病例,近年来在儿童门诊日益增多,这与年轻的上班族父母因工作压力而没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有关..有些父母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但  相似文献   

19.
转眼又快到中小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了,有些家长能精心为孩子安排假期日程,使孩子假期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有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假期生活,以至于使孩子假期过得没有意义,甚至造  相似文献   

20.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陪孩子做一切事情,陪学习、陪娱乐,还有些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请家教找辅导。结果,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和勇气,一旦离开了辅导自己就不会学习,这样的孩子自然不会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