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新形式,本文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对温州科技学院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在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在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普及和应用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目前,信息技术作为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作用,通过对教师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和行业英语教学的培训,建立教师和学生的"网络联系"等方式,能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是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展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既重视教师的新颖教法,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两方面有效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信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当前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智能教育平台技术三类,从技术、使用、效果三个方面对三类技术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整合的实质不是使用好信息技术,而是扬信息技术之长来创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并以此结论为指导,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报告式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型教学方式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无校园围墙、开放式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获得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建议、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地理)课程教学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课程采用网络远程与课堂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网络互动的作用、学习效果及期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以调查为基础,结合学生反馈信息和笔者的教学体验,提出"有效的网上互动"、"点评、互评课程作业"、"信息技术的教学"、"一线学科教师的参与"、"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教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关文献分析,努力综合分析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相关的各种理论、概念和教学策略.建议英语教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去改善学生的学习,英语教师要利用好相关技术和资源去帮助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而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7.
丁燕 《现代教学》2008,(11):71-7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总是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充满着好奇,学习兴趣浓郁。学生喜欢计算机课这本是信息技术教师感到欣慰的事。但在欣慰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深思,计算机和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沉迷于游戏、网络聊天等。当前的数字技术、网络环境对我们中小学校的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和德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直面这些挑战呢?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叙事博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化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师能够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知识更新,突破时空界限与同行、专家研讨交流,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淄博市在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使基于博客技术的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化教学已成为过去,网络教学模式开始兴起。同时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利用电脑学习各方面知识的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便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近些年不断发展,并且应用范围广泛,很多领域结合了信息化技术都有了新的发展。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教育信息化,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每节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提升课堂效率,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点,并且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不同的上课体验,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小学将课文以更加生动的模式教授给学生。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信息设备、音像、网络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使用  相似文献   

12.
余莹 《高教论坛》2006,(5):39-41
本文指出为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网络课堂教学面临着两大主要问题:网络搜索技术的普及导致教师相对学生的信息获取优势丧失,长期灌输式教育模式下训练出来的学生在缺乏有效引导时面对大量网络知识信息不知所措。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设计网络课堂教学,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同时提出利用分组竞争合作方式对该教学法进行有效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信息设备、音像、网络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为学生上网‘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寻找‘切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 ,从对网络的利弊分析、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必要性、运用新课程观来组织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 ,对在信息技术课中碰到的问题所应采取的一些方法 ,着重提出了要利用学生最喜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起有效的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讨论的焦点。本文从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引起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调配呈现时机和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开阔学生视野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立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在新型的教学结构中,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并且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效的整合,从而丰富、简化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创新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net的网络学习平台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电视节目制作网络学习平台"为例,对基于.net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给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本论文从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实现有效整合的重要意义、认识误区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试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与形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法、短期教学与长期效益、自行设计与学习借鉴、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提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探究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让网络成为孩子们搜索各种信息的手段,长春市绿园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探索工作,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于2006年对全区中小学校电教室的使用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信息技术影响新课程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好的做法,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很多益处,现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应用"微网络"平台,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搭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框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拓展、创新研究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利用"微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平台,通过平台互动将同学、教师、圈子、行业的最新资讯、前沿知识、技能技术、情感态度的影响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在与人的交流与协作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