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章辉先生从苏联哲学教科书出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是一种历史论和认识论的范畴,从而得出实践论与存在论不能和谐统一的观点,最终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后实践论美学。而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来看,实践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它是与人的存在紧密相关的,因而实践论与存在论是相互统一的。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由于将存在形而上学化,存在成为了没有根基的虚幻的乌托邦,因而不能作为美学重建的根基,必须用马克思的实践论来改造其存在论,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对传统实践美学的发展和超越,它是以实践论来改造存在论,而不是相反,因而不是后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2.
对美学来说,哲学本体论问题即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美学本体论问题即美学所涉及的内容及其深度的问题。美学的本体论和哲学的本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学本体论和哲学本体论的本质一致性在于,它们运思的指向都是人的存在(人的美感性存在就包含或者说蕴含在人的存在之中);其根本不同则可从历史现实、理论逻辑两个角度看出。实践美学、生命美学和存在论美学的问题首先关涉到其哲学基础即哲学本体论问题,而美学的实践、美学的生命和美学的存在,则直接关涉到美学本体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早在国内学者于20世纪末开始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当作“创新”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本体论”研究的“转向”契机之前,这种“存在论”的危险及其致命的理论缺陷,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引起了“批判理论”的警惕和深入反思。对这一历史状况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审视我国“存在论”转向的问题。“批判理论家”阿多诺作为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历史现实——即狂暴的纳粹主义——的真正受害者,通过《否定的辩证法》(Negative Dialektik),对存在论哲学做出了最深刻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朱立元从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入手,充分肯定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破除二元对立方面的功绩,并在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下.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对实践的理解上,他比朱光潜、蒋孔阳等人又进了一步,认为实践还包括个体感性生命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艺术活动也是人的全部人生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要求返回到人与世界最本原的存在讨论审美问题,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逻辑起点,把生存论引入实践美学,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以此发展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哲学中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存在论文艺观与解释学文艺观的相互依存性:文艺本质用存在去解释,对文艺作品的批评则是去解释其中的存在。这也就是解释学的循环结构的体现。海德格尔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文艺观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与当代西方美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在本体论与存在论的层次上,庄子和海德格尔在美和审美之间,就存在着相同之处,从而表明了人类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统治地位,20世纪以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后学”思潮中,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不仅打破了二元关系中对象化的认知方式,而且从它存在的根基上对其进行了颠覆,这种理论思维对重新审视美学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现代转型,实践美学积极融合存在论,用新思维看待审美现象;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超越美学和存在论美学等“后实践美学”直接从存在、现象、生命本身出发,力图超越认识论,在本体论上走向以存在为根本的美学。不过,离开了主客两分的叙述方式,用新思维来建构庞大的美学体系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与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存在论美学"作为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前沿,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生态美学以现代人的存在状态与审美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同时,又要把"自然"作为一个重要思考维度纳入存在本体与艺术本体论的研究中;生态美学以现象学哲学作为主要方法论来源,在吸收借鉴多种理论资源时必须经过谨慎地辨析和转化;生态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外生态文化理论的系统译介、存在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研究、关于自然信仰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生态批评理论的探讨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意境"这一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具有的、在西方哲学中找不到对应概念的哲学范畴。从西方哲学传统来看,意境不居于存在者层次,不能通过直观或者概念来加以把握,也不是作为模糊背景的空间与时间视域。意境的非对象化特征显示出其与海德格尔存在论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沟通性,通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可以揭示意境这一范畴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存在与时间》中,畏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与传统哲学家对畏的研究视角不同,海德格尔赋予了畏生存论存在论上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畏是此在的最本源的显现,此在在畏中选择自己本真的存在,因而可以说畏是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本体。畏将此在从沉沦中抽出来,使其展现为个别性的此在,同时也使此在产生一种茫然失所的感觉,因而此在又逃避到沉沦中去,但它终究不可能逃避畏。海德格尔关于畏的讨论是为揭示此在的整体结构服务的,又在当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