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哲学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和"在者",其中"在"是对本体思考与努力的回答。教育本体问题是要认识教育其他问题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在"与教育联姻的教育之在,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其三重内涵:在追问教育终极存在的过程中,谋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世界的统一性;追求教育终极解释的过程中,获得每一历史时期教育知识的统一性;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过程中,寻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意义的统一性。教育之在自我批判的独特意蕴体现在追求"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和认识"教育之人"之中。因此,通过寻得"教育之真"、审视"教育之善"、实践"教育之美"和正确置位"教育之人"可以实现教育自身追求。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是正确的、合理的发展观,它在真的基础上实现了善,在善的基础上实现了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人类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价值论事物.这决定了美不可能属于知识论领域的任何一种“真”。在价值论领域内,美既不属于“善”、“利”一类理性事物,亦不同于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的对象。它是相对独立的特殊事物,是诉诸人的精神性感觉的、属人的气质性和品格性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塑造人的心灵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它借助一个个生动的文本引领学生不断走向真、善、美,认识真、善、美,并激发向往之情,为其注入追求的精神力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基础工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始终怀有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应对自己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喜剧与真、善、美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喜剧艺术创作和欣赏在认识、教谕、审美机制中不同于一般美学形态的特殊规律,认为喜剧的真、善、美是在对假、恶、丑的否定性表现过程中转换生成的,对喜剧美学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难题诸如喜剧的基础、喜剧的美学特征、肯定性喜剧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先进文化思想中,无不存在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在真、善、美三者的关系中,思想境界层次的美是真与善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企业文化既然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企业行为中的真、善和美也应作为自己的一种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7.
评价活动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原则。评价是一种揭示客体“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的“真”虽然具有多元性,但仍具有统一的尺度或标准。一个合理性的评价必须是真、善、美三者的统一;把真、善、美作为价值评价的合理尺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次之。道家理解理解的“真”倾向于事物本然的存在状态,与主观想象之“真”似乎无关。道家理解理解的“善”和“美”则是从一系列相对立的范畴中引出。道家审美观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人类认识的直接任务是求真,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求善,主客体统一的最高境界是求美,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主体掌握客体的三种相互独立的方式,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活动之中,构成人的活动的完整系统;哲学求索真、善、美的统一在实质上表征着一种全面地解决自由和必然矛盾的努力;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了真、善、美的统一,在现时代,按照真、善、美统一的原则进行活动,对于实现人类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塑造人的心灵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它借助一个个生动的文本引领学生不断走向真、善、美,认识真、善、美,并激发向往之情,为其注入追求的精神力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基础工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始终怀有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应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11.
米昂 《文教资料》2011,(8):105-106
舞蹈是一门人体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具有故事性、情节性和深刻的教育性。青少年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适合学生的舞蹈内容,能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使青少年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培养全面的、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有颇多感悟。总书记提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作为从业多年的历史学研究者,一方面颇为自豪,另一方面也深感我辈承担的责任很是厚重。我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真、善、美。"善"是价值的判断,"美"是审美的追求,而"真"是"善"和"美"的基础。虚假的事物无从谈及"善",也谈不上真正的"美"。历史学是"求真"的学科,从这个层面讲,历史研究确可看作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真善美教育属于第二个层次的关于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是中外教育理想家们的追求。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真善美教育的实施有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真、善、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的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着重论述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将之分为意境美、人物性格美、简洁美、清新自然美、动态传神美、含蓄美和声韵格律美等七个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应该也可以做到真、善、美相结合。但是,只有思想品德教学体现得最明显、最集中。其他学科教学主要是认识外物,当然也涉及人的精神世界。思想品德课则把认识对象指向人自身,引导学生明确"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么办",直接把对真、善、美的追求摆在学生面前。(一)教学选择根本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真正的人生道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学会处理社会关系,使自己成长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次之。道家理解理解的“真”倾向于事物本然的存在状态,与主观想象之“真”似乎无关。道家理解理解的“善”和“美”则是从一系列相对立的范畴中引出。道家审美观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的事物是真与善的统一体。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进而在实践活动欣赏美,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学语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可以简略概括为社会美、自然美、  相似文献   

18.
美以真,善以前提,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同时就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发展,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有知,意,情,美育活动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因此,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促进社会精神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谓作文的人文性?简单的来说就是真、善、美.何为真呢?真,就是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何为善呢?善就是要表现出人性的积极方面,贬恶扬善.何为美呢?美就是指作文行文、结构、故事情节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要有意境,要有实质性的东西.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性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经历,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事物的存在形式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现象通过感觉就能感到,本质作为认识对象是极其广大的,而感性的范围则是比较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的,是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到的.理性本体作为认识的一极是关于事物起源发展的东西,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割裂感性与理性的联系会陷入唯心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