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首无梳理了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的由来及中国文化中人文的涵义 ;其次 ,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主要观念 ,认为人文主义的主题是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 ,本文提出我们今天的新人文精神并不排斥科学 ,它包含两个相关方面 :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 ;最后 ,文章提出 :新人文教育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生活中的人文性 ,二是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科学人文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叶,致力于科学的人性化和人文主义的科学化的研究,努力消弥两种文化的鸿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两种文化再度融合的现实可能性和实现途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萨顿,以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史相结合的科学人性化探究;波兰尼,以个人化的“意会知识”为基础的科学人性化理论;马斯洛,以“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为基本途径的科学人性化方法;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使科技“返魅”的科技人性化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M·W·瓦托夫斯基“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之命题被广泛地释义为对科学的人文内涵之揭示,由此极容易引导到科学的“人文化”或“人文主义化”之主张。这一解释产生的根源在于美国学术界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向人性的优良品质之抽象提升和向人性的丰富性之泛化扩展,从而改变了“人文主义”的传统内涵这样一种思想倾向。但这种倾向不可取,它违背了人文精神作为对人文文化传统之历史积淀的本质,因此“对科学的人文理解”应正确地解读为“对科学的人性理解”,其意义在于增进对两种文化融通的理解,在于推进对科学的价值实现途径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相互妥协、相互融合的产物,代表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并不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简单相加.本文想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实质及其基本教育理念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耶稣会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神学和科学的结合 ,它使利玛窦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异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和超越宗教神学领域的宽阔的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和赞美中华文明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6.
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技术哲学两个传统划分之来源,认为从本质论的角度把技术哲学划分为工程学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虽然根源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但需要纠正一个误解,即以为时至今日,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仍仅仅对应于科学精神,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则独享人文精神.应当强调,当前工程学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正在走向融合;对技术哲学应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贴一些标签.  相似文献   

7.
在中世纪西欧,修道院不仅是修道士修行的场所,也是最早、最有影响的学校。它承接了古典文明,使古代世界与文艺复兴乃至近现代西方世界相沟通;它发展了包容古典文化的教会教育;它在书籍收藏抄录,希腊、阿拉伯科学文化译介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为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提供了可能。修道院与人文主义相关联,还在于二者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剧烈碰撞,正是修道院对人性的禁锢和压抑才最终催化了人文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语言教学中所提倡的人文精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思想教育的变形,而且这一主张很容易导致以学习“民族文化”为理由造成人的思想的“同一”,拒绝多元文化的介入,从而造成新的蒙昧。另外,把“人文主义”作为“科学主义”对立的概念,有将“人文主义”排斥在科学认知的范围之外的危险。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为文化规范的“人文主义教育”不能解决学生言语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或日"人文精神""人文性"),大概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研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众多有关"人文主义"的解释,似乎与真正的"人文主义"产生了一个偏离角,似乎大都忽略了人文主义必不可少的另一面--科学精神.在当今众多有关"人文主义"的解释中,笔者认为周国平先生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在西文中,‘人文主义'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哲学在高等教育史中的文化角色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从自我到他者的变易过程。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矛盾演替,不仅影响了其文化角色的历史变迁,也造成了其在高等教育当下时空中的异化与悬空,其价值、理想、教育与空间正逐渐被科学功利主义及其衍生的“科学至上论”、“效率第一论”、“现代优越论”和“适者生存论”文化所异化。未来高等教育所亟需的,并不是人文主义哲学的虚幻繁荣,而应该是其文化角色的真实复归。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的人文精神 ,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 ,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 ,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文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文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 ,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 ;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 ;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 ,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 ;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观对课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们之间由矛盾冲突最终走向融合,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课程文化观,成为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观对课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们之间由矛盾冲突最终走向融合,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课程文化观,成为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根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新建本科院校立足于内涵升本,应该从整体上优化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确立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落实;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法改革,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不仅应当归咎于狭隘的教育观,而且归根结底应当归咎于狭隘的科学观和人文观。包括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内的狭隘的科学观与包括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在内的狭隘的人文观,不仅是导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分离的重要根源,而且也是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重要根源。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科学观与人文观,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教育观,从而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文 不同而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科学至少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四个方面 ,人文也至少涵盖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人文中含有科学的基础与珍璞 ,科学中蕴藏人文的精神与内涵。科学与人文密不可分 ,相异互补。我们应强调“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 ,呼唤科学与人文不同而和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文化中欠缺科学精神为研究视角,初步分析了当前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思维取向,例如科学主义式的研究思维取向、欠自主式的研究思维取向、人文主义式的研究思维取向、激进建构主义式的思维取向等,认为尽管这些思维取向均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思维取向的辨证转换和整合以提升教育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学理科教育也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在中学理科教育中教师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于各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从科学的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典型故事、从教材和学科特点、从美育功能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别对人文、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进行了诠释;然后从人文的视角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中国体育文化将向着人文化、科学化、国际化和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道德传统的国家。本文拟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人才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出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着重从爱国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道德的要求方面作一些阐述,同时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