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了政府责任,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力度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学校运转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切实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乱收费现象也基本得到了遏制.目前在经费分配使用方面,主管部门虽一直在保安全,保运转的基础上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据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由于经费下拨没能与各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相结合,致使区域间教育的差距越拉越大.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甘肃、新疆、宁夏6个民族县的调研,分别从县域和学校层面,探索近年来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单一、投入差异较大、公用经费比例偏低、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描述和教育基尼系数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间的数学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和校际间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和校际间数学教育质量的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保障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收入与支出失衡、经费投入结构失衡、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模糊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二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制度;三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益;四要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用经费是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用于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近几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逐年提高,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目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正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的一项艰巨任务.个人认为,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应找出公用经费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义务教育非均衡化的现状近年来,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及公用经费逐年增加,但区域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十分明显。早在10年前,我们地区就已通过了“两基”验收,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目前的义务教育仍处于低水平的“普九”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从城乡差别看.目前城区学校同平原乡镇和山区乡学校存在较大差距;从校际间看.先进校、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反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泉州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策略: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行为,努力创造平等、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的规划设置应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其建设应与城市建设和谐同步进行,形成科学合理、均衡和谐、符合实际的学校布局结构;创造条件实行“集约式”办学,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结合旧城改造工程,优先扩大部分学校的校园面积,努力实现办学主要条件标准化、均衡化: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设备设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合理调配学校师资配备和结构,强化交流研讨和专业指导,不断提高区域内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强教育政策宣传,坚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调控生源入学流向。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区间教育财政的均衡发展。本文以预算内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费以及生均公用费占事业费的比重为指标,考察了北京和上海两地郊县之间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结果表明,上海市三个指标的差异性均小于北京市,并且在北京市同类指标差异扩大的同时,上海市的差异在逐年缩小。通过对经费使用结构的分解,发现生均公用费是造成生均事业费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造成生均经费差异的经济、教育发展因素,发现当地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等对于经费差异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对于经费差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在资源有效配置和资源平等配置之间进行价值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制度安排。政府要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前提下,根据罗尔斯的公平性差别原则,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并通过行政决策与干预,整合教师资源和其它办学条件资源,引导生源的流向.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县级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运行系统。以县级区域为地域单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更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均衡发展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内蒙古东鸟珠穆沁旗、青海海晏县和广西西林县三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基本趋势上来阐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公用经费不足、师资外流、普遍负债等问题。为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而且投入应区别对待,并积极化解义务教育负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大教育投入,营造重教氛围.公安县依法保证"三个增长",确保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2.8%.通过积极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时、足额下拨公用经费到各学校,指导学校规范、合理地使用好公用经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经费保障机制不足,各级政府经费投入责任不清。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在经费保障与投资责任方面提出了多项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发展。今后,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重点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转移支付,保证义务教育的稳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教育经费配置机制的研究纳入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首先分析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社会和政策背景,以实证数据揭示校际资源严重不均,优质教育供给短缺,弱势群体子女就学集中于薄弱学校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机制的改革思路,即政府应成为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主体,保证底线公平,兼容市场机制,扶持薄弱区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逐步推进校际均衡。根据这个思路具体设计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机制,包括对于低于办学标准的区和学校进行倾斜投入,对各区实行公式化转移支付,由优质学校来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以及将区域内教育均衡程度纳入政绩考核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类地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各项重要经费支出的分担机制做出合理划分,在确定三类地区基本满足当前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正常需要的预算内最低保障经费,以及其中的教师工资经费、学校公用经费、基建经费和助学经费等四项经费支出的较为合理的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对三类地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各项经费的财政责任分工提出具体建议方案,依据此建议方案,对三类地区各级政府分担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内最低保障经费的数额及其比例关系做模拟测算,据此对建议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南宁市郊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目前处于办学经费短缺的状况,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应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职责,建议国家出台与教育投资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法》,并加强教育投入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战略目标之后,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种不平衡,包括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校际之间的不平衡,其中后两者也即区域内的不平衡更易为百姓所感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教师资源的均衡和生源的均衡。其中,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最为关键。在农村学校硬件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在农村普遍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师资水平、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投资是各级政府的责任。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存在着难以保证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家庭却承担了较大份额的经费,进而导致中小学生较高的辍学率以及义务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其原因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投入主体责任不清以及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有关。而加大中央、省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建立经常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期分批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上学和加强义务教育投入法制建设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完善<义务教育法>确立的农村义务教育"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投入机制,需要在制度化的层面上科学确定经费的项目构成,划清项目之间的边界,作出面向长远的制度设计;应逐县核定财力并分县划分各级政府的分担比例,避免"博弈"倾向,有效地平衡各地义务教育财政;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经费分配、管理与使用的全程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