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招生考试通讯》2009,(4):I0015-I0016
命题NO.3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相似文献   

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才广,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戒子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临终前,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先后提出"立德""立志""立学"等三项要求,具体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发现,"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它与"德""志""学"都有紧密的关联,所以"静"的含义亦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元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诸葛亮也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静能生慧,静能明志,静能致远,胸无尘染,才能培育出高尚杰出的人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偶尔的静悄悄,让学生潜心默读,凝神静思,在宁静安详中去表现美,感受美,涵咏美,于无声  相似文献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8.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9.
诫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10.
刘会君  于芳  亦明 《高中生》2011,(1):19-21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Reading classics to improve your mind读经典修心智喜欢读书,更时常会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颇多。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相似文献   

11.
<正>其实课堂的"静"也不可忽视,更不可缺少,殊不知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的"静"不仅指无声的环境,也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写作、聆听、思考、体悟的静的氛围。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只有静,学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同时,静能养性,静能生智。鉴于此,我尝试了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12.
<正>常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相似文献   

13.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③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⑤ 。夫学 ,欲静也 ;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静无以成学。慢则不能研精⑥ ,险躁则不能理性⑦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⑧ ,多不接世⑨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注 ]①行 :所作所为。②静 :宁静。修身 :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③养德 :培养品德。④淡泊 :恬淡寡欲。明 :表明 ,显扬。⑤致 :达到。⑥慢 :怠慢 ,行为懒散。⑦险 :要隘 ,这里引申为狭隘。躁 :浮躁。理性 :陶冶性情。⑧枯落 :思想干瘪而无生机。⑨接 :连结 ,接合。【导读】先将全…  相似文献   

1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诫子书》。意思是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养成美好的品德。②淡泊:平静而不  相似文献   

1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教材释义: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一个人如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曾为儿子寄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以淡泊之心来表明自身的志向,以宁静之态来显出思想的高远。这曾是古代君子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不过,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课堂因什么而什么之类的说法已经很多,比如“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开放而丰富”、“课堂因激情而生动”、“课堂因自然而美丽”,……精彩、丰富、生动、美丽等,都是好的课堂的一种表现,但我以为,好的课堂还应该有另一种形状,那就是宁静。宁静,就是安宁和平静,就是沉下心来,自个儿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课堂不是会堂,不是商场,不是集市,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里的“静”当然不只是指环境的宁静,主要是指心的宁静,但心的宁静与环境的宁静有着密切的关系。“学须静也”,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多些,广些,没有宁静不可。综观当前的中小学课堂,笔者深切地感觉到: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有的课,初初一听,形式丰富,情趣盎然,动感强烈,可事后细细一想,学习得到了什么呢?几乎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没能力的锻炼,更没有情感上的体验,像吃了一些好看而不充饥的膨化食品。曾经听一位教师上《春天的发现》的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7.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子元,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孟子日:“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义则夫子自谓窃取之矣。”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要保持宁静的心境。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在忙碌的学习中,你是否应该保持片刻的宁静,来思考你的  相似文献   

19.
许美玲 《天津教育》2022,(8):183-185
<正>关于问学,清代刘开在《问说》里面是这样阐述的: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相辅而行”四字已然对“问”“学”作出了很恰当的解释。而深度学习应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真学善思,在深入的问学中,引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一种基于学习中心而倡导的旨在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型课堂学习方式,即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许梅 《广西教育》2013,(33):74-74
我国古代学者刘开曾经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有效的追问不仅能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更能激发学生向知识的更深、更广处思考。而有效的追问,需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在学生需要疏通和点拨的地方展开追问,以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一、基于教学重点追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说明人只有在不断的疑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