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对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高校面向社会办学,为社会服务,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探讨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理论,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1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  相似文献   

2.
高校自主办学与高校管理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江苏高教》2000,(4):22-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校以独立法人的身份 ,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巨大的变革 ,将给高校办学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 ,对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提出全新的要求。提高高校管理有效性 ,成为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高校自治对高校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在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以条条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 ,高校办学“面向政府” ,只对上级与计划负责 ,而不对经济与社会负责。在高度集权下 ,高校办学由政府越俎代庖 ,对高校自身管理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办学是高校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主动面向社会,充分开放其教育和科研资源,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尽可能满足社会或业界各种需求的一种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办学模式多样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办学模式多样化发展是社会进步、个人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探讨了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类型。  相似文献   

5.
发展学科特色 打造学校品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追求办学特色,加强特色建设,是我国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应对WTO挑战的必然选择,AHER等教育也是一所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出路。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之间的竞争既是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竞争,也是办学特色的竞争。发展学科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一、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办学特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不仅表现为全球高校更加频繁的合作与交流,也直接表现为世界各国高校之间更…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办公室强化整合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逐步走向面向社会需求依法自主办学的发展道路。面对更开放的发展环境、更复杂的发展形势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更开放的社会系统整合办学资源。高校办公室应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强化系统整合功能,以高水平服务推进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发展的应然与实然定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一流大学是许多高校孜孜以求的目标.办学者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应面向社会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现实中,中国有些高校在发展定位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等情况,尽管涉及诸如高等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等社会和学校自身两方面的原因,但问题的实质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应然与实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高校如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学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 ,作了一些尝试 ,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 ,由于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已经不适应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作了某些改革 ,使部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单一的隶属关系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 ,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和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 ,还存在许多问题。1 在专业设置方面。由于高校现在所设置的专业划分过细 ,从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看 ,也主要是以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因而也倾向于专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校应树立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观,明确办学思想,科学定位;面向社会,办出特色,提高吸引力;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完善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管理,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所处时代的背景及高等教育现代特性的分析基础上,从高校社会化这一角度提出了现社会转型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应予考虑的思路和观点。高校社会化,既指高校为适应变革和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而重新选择的、既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又能增强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的一种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经济的开放型办学模式。这种社会化旨在通过“对企业开放,加强产学合作”,“对学生开放,加强合作教育”,“对社会开放,加强社区文化中心作用”,使高校的社会作用发挥到极至。  相似文献   

11.
品牌战略作为一种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竞争战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日益体现出其重要性。高校品牌形象的确立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要加强自身宣传力度,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增进学校和社会的双向了解。塑造高校的品牌形象,这是学校从封闭办学到面向社会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方面,高校应该参考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高度集权模式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对象之一。吉林省通过确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体制"的改革目标,逐步形成了"两级管理、三级办学"的体制;通过大规模的高校合并调整,对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高校布局结构、提高高校办学效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改革的力度和范围仍有待加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厂校合作是石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高等学校应该主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充分挖掘自己的办学潜力,尽快地增强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办学的主动适应性。一方面,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高校创造了  相似文献   

14.
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中“社会”的内涵探讨浙江工业大学郭石明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其“社会”作为一个基本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充分挖掘和揭示这一内涵,对高校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向社会,这是高校自主办学的前提和条件,那么,这里的面向社会是一...  相似文献   

15.
孙占利 《文教资料》2014,(14):98-99
高等教育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是提高个体就业能力的助推器,社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南针。目前,由于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办学层次和高校内专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作用的发挥。要实现两者良性互动,政府必须加强调控,合理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必须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抑或作为一种办学形式,还是从高校和社会企业关系来讲,都必须遵循某些双方基本和共同的原则。否则,高校与社会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即使建立也难以为继。一、多层次性原则我国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同时也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这种多层次性,就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前,不管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中等、欠发达地区,都对办学具有极大的热忱。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产业升级,因而对办学和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规格上都呈现以下…  相似文献   

17.
孟丽娜 《现代语文》2014,(11):17-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等教育也随之向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的飞跃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需求,以培养面向社会、实际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以及具有创新精神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型高校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据统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占我国本科院校的1/3,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风格屹立于西方高校之林。办学模式的创新是美国高校的魅力所在。美国高校的办学模式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是,我国必须发挥人事、学术、学院管理等体制创新作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构建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体系;开展重德、创新、社会适应力"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优化高校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取向与我国高教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的教育供给严重不足 (包括数量和质量 )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必须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相一致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逐步使高校发展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办学实体 ,保证用于高等教育的资源能使教育劳务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根据现代公共产品理论 ,依照社会产品消费时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标准 ,…  相似文献   

20.
傅定涛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16-19,45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由来已久,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