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研究生导师应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历史担当和育人本领。针对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立德树人自觉性不强、科学性不够、有效性不高的现实问题,高校可以从“组织建设”“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生活行为”四个方面出发,进一步创新和拓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从“组织领导”“能力提升”“评价激励”“选树推广”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确保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研究生德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发展。文章对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框架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思政融通”思路;通过构建授课内容、形式、团队和管理机制“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实施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有效融通。最后,以《药学名家大讲堂》融通实践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式思政教育成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和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研究生导师的思政建设尚不能满足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研究生导师队伍中还存在政治失范、规则失范、德法失范、诚信失范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这表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思政建设极为重要、刻不容缓.为此,应同时从基础、动力、保障三方面入手,加强研究生导师自身的修身立德,强化对研究生导师的模范引领,并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政治站位.  相似文献   

4.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实际上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特征,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育人理念,主要是利用专业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为载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推动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是:转变教书育人理念、激活课程隐性思政元素、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探究,有利于优化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共生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服务“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提高人才素质、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实施和引导的关键力量。本文分析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框架下的"一体双翼"模式;即以"知识传授、科研实践"为主体的"能力翼"和以"品行养成"为主体的"思政翼"来常态化实现"导师导思"。以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学学位点为例验证了"导师导思"式"能力"+"思政"双翼培养成效,为创新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强调,高校教育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需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来适应新时代发展。必须认识到开展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是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社会和谐进步,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复杂形势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拟构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队伍、研究生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的高层次教育,更要在育人过程中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导师作为研究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将"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重视思政和"双创"教育的育人作用,加强"双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将育人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政育人理念.在高中基础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实现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所需人才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针对物理课程思政认知、需求、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调查,探究高中师生对于物理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与情感态度,为加强在物理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发展物理课程的思政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社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导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数字社会拓展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在认知、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内涵,但也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地位的边缘化、育人动力的衰减化、育人场域的复杂化以及导生关系的疏离化等实践困境。为此,建议从加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字社会导学环境的合理规制和制度设计,强化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职责,缩短数字社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德育教育不仅存在于思想政治教师的课堂上,同时也贯穿于专业课程的课堂中。目前,在研究生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被很多专业课教师所采纳。然而随着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变化,很难采取同一手段将德育教育完美地融入知识教育中。在分析控制科学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其专业特色的德育教育理念与方法,通过在控制科学研究生专业课上的实践,结果显示,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课堂中更容易让学生接收。  相似文献   

12.
对英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学术道德规范、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学术写作技能的训练、学术讲座的组织以及学术研讨的支持等方面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英国高校已经形成成熟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成为英国研究生教育标准严、效率高、质量好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化语境下,对于我国研究国际化教育具有极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方向。思想政治教师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形成完美人格的任务。加强中学生的人格教育,使中学生形成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就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学教育的所有学科中,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塑造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认真研究人格教育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创新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级阶段,其主要任务在于以知识创新的教学手段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创新教育显得日益关键。本文首先讨论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的意义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教育平台为基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创新教育的教学手段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文章首先探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其次分析了构建研究生创新教育平台的几个关键点,最后总结了机电工程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正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德育课教学的内容真正的入耳、入脑、入心,笔者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门课之一,在大学生学业生涯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价值和作用。文章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道德三方面,对厚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就教育硕士而言,其实践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五个方面。从"是否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和"是否师范专业本科毕业"两个维度,可以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为"有经历师范生""无经历师范生""有经历非师范"和"无经历非师范"四类,他们对硕士阶段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皆表现出不同的反馈与诉求,需要从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做出区分以进行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面临着新的问题。对出现的若干新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并结合我校推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具体情况,从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鼓励更多学生报考本校硕士研究生、提高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比例、构建研究生组织形式、推动导师教书育人和培养质量的评估等方面出发,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针对青少年思想品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在应试教育中,德育被严重忽视,第二,在素质教育中,对德育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围绕这一主题,例举典型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就德育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